和君倚藤床十二韵

嗟予仕京府,谋禄非谋身。

岂徒劳百骸,消铄侵天真。

所畏旷官诛,敢辞从事勤。

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

虽有八尺床,初无偃息痕。

比归暂解带,日没轩窗昏。

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

未能习律令,何暇窥皇坟。

夫君天才秀,明颍排纠纷。

右曹况清简,剸裂奚足云。

未遇且坚卧,逢时将致君。

行当起经济,膏沐醒吾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为官在京都,求的是俸禄而非自身安
岂止劳累身体,还侵蚀着青春真
我畏惧的是空缺官职的责罚,怎敢推辞忙碌事务
早晨审问狱中的犯人,傍晚批阅公文案牍
即使有八尺大床,却从未有过休息的痕迹
回家稍事放松,天黑了窗户也昏暗
刚拿起枕头还未躺下,又烦恼蚊子扑面
尚未熟习法律条文,哪有闲暇去探皇家陵墓
你的才华出众,聪明能解决纷争
右曹职位清廉简约,处理事务无需多言
未逢良机暂且隐忍,一旦时机来临定要辅佐君王
将来定会担当起治国重任,用你的光芒唤醒世人

注释

仕:做官。
谋禄:追求俸禄。
旷官:空缺官职。
从事:处理公务。
狱中囚:监狱里的犯人。
八尺床:古代的标准床长。
比归:比较回家。
援枕:拿起枕头。
皇坟:皇帝的陵墓。
天才秀:天赋出众。
右曹:官职名,负责司法或文书工作。
剸裂:裁决、处理。
膏沐:比喻治理国家。
醒吾人:唤醒人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做官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现实不满和理想的渴望。诗中“谋禄非谋身”表明作者虽在仕途,但心系国家和百姓之福祉,不仅仅是个人功名利禄。"岂徒劳百骸,消铄侵天真"则表现出对官场琐屑、耗费精力而不接近本真的哀叹。

诗中还描写了作者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状况,如“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显示了日理繁冗的司法文书工作;"虽有八尺床,初无偃息痕"则说明了作者虽然有休息之地,却难以得到片刻安宁。"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更形象地表达了夜不能寐的烦躁。

接下来的“夫君天才秀,明颍排纠纷”和“右曹况清简,剸裂奚足云”是对理想官员形象的描绘,体现出作者对于理想政绩的向往。最后,“未遇且坚卧,逢时将致君。行当起经济,膏沐醒吾人”则表达了对未来政策和行动的期待,以及希望唤醒沉睡中的国人。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露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生涯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吴冲卿三哀诗

天生千万人,中有一隽杰。

奈何丧三贤,前后才期月。

邻几任天资,浮饰耻澡刷。

朝市等山林,衣冠同布褐。

外无泾渭分,内有淄渑别。

逢时敢危言,慷慨谁能夺。

圣俞诗七千,历历尽精绝。

初无追琢勤,气质禀清洁。

负兹惊世才,未尝自标揭。

鞠躬随众后,侧足畏蹉跌。

钦圣渥洼驹,初生已汗血。

虽有绝尘踪,不失和鸾节。

宜为清庙器,俨雅应钟律。

众论仍共然,非从友朋出。

群才方大来,軮轧扶帝室。

谁云指顾间,联翩化异物。

吊缞哭未已,病枕气已竭。

同为地下游,携手不相失。

绅绂顿萧条,相逢但嗟咄。

诵君三哀诗,终篇涕如雪。

眉目尚昭晢,笑言犹彷佛。

肃然来悲风,四望气萧瑟。

形式: 古风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帝乡春色岭头梅,高压年华犯雪开。

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

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回。

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沐几旬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宋郎中孟秋省直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置枕,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张仲通学士苦暑思长安幕中望终南秋雪呈江邻几

秋云覆秦川,小雨野未湿。

谁言终南顶,已有霰雪集。

返景开新晴,孱颜照都邑。

初疑江津阔,远浪横风急。

又疑龙蜕骨,逶迤委原隰。

词客登高楼,四望清兴入。

当时应百篇,遗散不复拾。

今兹宦帝城,大暑困郁悒。

红尘满九衢,出入冠带袭。

家居宾旅来,俯偻烦拜揖。

回思幕中趣,引领安可及。

江翁养文采,正如玄豹蛰。

君往犯其严,腾起谁敢絷。

嗟予素恇怯,旁睨毛发立。

强复缀此章,庶几勇可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