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戍守边疆,骑马立于剑门关上。在群山中尽目远眺看不到边,正北的方向是长安城。百年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边境的战事依旧严峻,无数军民在战火中罹难,金人统治时间长了,干的坏事多了必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亲手写好要求常驻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对着昏黄的青灯,双手挠着苍老的白发,夜晚的沙漏即将流尽,英雄年迈却功业未成,不妨归隐山林。蒲涧的景色优美,白云山间,泉清水甜,梅岭青梅阴阴,都怪我负却旧约。但在烽烟尚存,逆胡未平的时刻,我的梦魂难以回到家园。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长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镝:箭头,亦指箭。
天道:古代哲学术语。
原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因岭上多梅,故称。
作者为广州人,故云。
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
作者曾隐居于此。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题剑阁》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以剑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个人功业未竟的感慨。首句“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描绘出一幅辽阔而险峻的画面,诗人骑马守卫在剑门关上,遥望远方。接着,“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表达了对京都长安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揭示了边疆战事的艰难。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揭示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以及对公正和平的期盼。“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表达了诗人忠心耿耿,即使身处困境仍坚持上书陈情的决心。

下片转向个人心境,“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感叹岁月流逝和功业未成的孤独。他怀念故乡的梅花和清泉,暗寓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感叹“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边塞豪情,又有家国之忧,展现了诗人崔与之的高尚情操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寿转运使赵公汝燧

雨过云容扫。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

槐屋犹暄梅正熟,最是清和景好。

望金节、云间缥缈。

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

晨鹊噪,有佳报。天家黄纸除书到。

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浩。

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

遍西郡、欢声多少。

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

瓜样大,安期枣。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江上逢晁适道

渺渺连江雨,微微到面风。

主人留一饷,佳士得相逢。

会面嗟何晚,论诗许有功。

君家好兄弟,更觉此心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日行空阔,青灯耿夜阑。

形式: 押[寒]韵

句(其二)

衣锦荣名虽烜赫,挂冠高节莫因循。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