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

县南县北几百里,沿道苍松半枯死。

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

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

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

救灾无策空自嗟,谁能为挽天河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师道的《七月十八日出郊外抵昭潭沿道观虫食松叶尽枯感而赋》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场灾害——松树被虫害严重侵蚀,一片荒凉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残酷与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

首句“县南县北几百里,沿道苍松半枯死”以广阔的地理范围和惨烈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这场灾害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接着,“毳虫无数枝上悬,食尽青青成茧子”通过具体的虫害现象,形象地展示了虫灾的严重程度,松树被虫子啃食殆尽,只剩下枯枝败叶。

“雪霜不朽千年质,摧败一朝天所使”这一联则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的无奈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破坏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虫子虽然看似微小,却能在短时间内摧毁成千上万年的树木,展现出自然界的强大与不可抗力。

“残髯磔磔怒犹张,流膏滴滴泣未止”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虫子以生命力和情感,进一步渲染了灾害的恐怖氛围。虫子在松树上挣扎,仿佛在哭泣,表达出它们对生命消逝的哀求。

“顿令林壑少光色,政似鳣鲸困蝼蚁”这一联将松树的枯萎与大海中的鱼虾被困于蚂蚁之间进行类比,形象地描绘了灾害对生态环境的毁灭性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最后,“土人云此实旱兆,昔岁逢之旱无比。炎风烈日势转虐,更说飞蝗西北起”点明了这场灾害不仅仅是虫害,还可能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干旱。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对于未来可能遭遇更大灾难的担忧,表达了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吴师道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自然的思考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池阳纪事

至元四年十月冬,池府承命两马骢,惟池学廪素赡丰。

十夺七八归豪雄,□尔按覈务尽公。

校官遣偕俱谬庸,唯有姚琏心颇同。

贵池属邑最近乡,拿舟此去宜先从。

人言群恶张其锋,昔岁往者人马伤。

焚香再拜先圣宫,愿依皇灵保微躬。

沙夹一带临大江,上有牧地连元戎。

悍卒夜伏芦苇茸,按行不侵循旧封,伏者引去无留踪。

官湖周遭十里通,数家根据窟其中。

良田美稼供螟螽,按图诘实辞皆穷。

归途却绕山之东,小屋突出妇女翁。

前遮行舆扼其杠,白挺四出相奔冲。

忽擒一夫捽其胸,愬兹事者众所攻。

捶击宛转恣毒凶,止之不可徒忡忡。

为陈法理开其聪,稍复散去穿棘蓬。

古来王官势穹崇,尸取鼠辈须臾空。

我今有志权不充,念之羞愤徒满容。

明朝港出新河旁,溯江未远腾颠风。

排矶怒响如撞舂,仓皇未及拄短篷。

桅樯倾侧浪溅窗,已分投骨归鱼龙。

一卒力胜百柁工,正帆近岸离奔谼。

同舟神色方怡融,此行不谓有此逢。

善人每倚天为宗,天亦愒我何蒙蒙。

书生昧事真愚惷,犹欲区别见寸功。

微官已及三年终,归欤归欤逐轻鸿。

形式: 古风

李龙眠飞骑习射图

东都全盛称元丰,天子慷慨思奇功。

蒐兵阅马振百度,坐欲折箠笞羌戎。

羽林卫士天下选,内厩汗血皆飞龙。

射毬穿柳虽戏剧,移置行阵宁非雄。

从臣绝艺龙眠翁,曾侯唤仗明光宫。

斫鬃飞䃂亲眼见,十年落笔逾精工。

君不见开元天宝马蕃庶,画手亦有曹韩同。

承平涵育赖休泽,人与物会真奇逢。

好头赤玉五花骢,转首一笑浮云空。

盛衰反覆古今梦,宝津无树吹秋风。

纷更扰扰竟何益,祸启大梁尘再蒙。

披图考古三叹息,我思圣人忧日中。

形式: 古风

红玉杯为陈云峤太祝赋

夷人拣玉河源水,夜候霞光矗空起。

将归万里售中州,琢刻为杯世无比。

截肪粟色非不奇,鸡冠通赤希见之。

筵间乍置争注目,谁复更顾黄金卮。

小槽新压真珠滴,擎向桃花花下吸。

但馀落日争光辉,未许妖姬比颜色。

主人今代陈孟公,闭门留客酒不空。

千金之裘五花马,不惜买醉酬春风。

公侯家世多珍物,独宝此杯为故笏。

华堂舞罢饮阑时,什袭深藏莫刓缺。

形式: 古风

三月十八日张仲举赵伯器吴伯尚王元肃同游西山玉泉遂至书山

肃清门外春草青,背城曼衍趋郊坰。

西山晓晴出苍翠,高下不断如连屏。

道傍巨冢乌鸟噪,寒食野祭遗膻腥。

沟深路狭雪泥在,缓控瘦马仍竛竮。

行行山近寺始见,半空碧瓦浮晶荧。

先朝营构天下冠,千门万户伴宫庭。

寺前对峙两飞阁,金铺射日开朱棂。

截流累石作平地,修梁雄跨相纬经。

平台当前白玉座,刻镂精巧多殊形。

常时御舟此游幸,清箫妙管鱼龙听。

沿堤万柳著新绿,未见蒲苇弥烟汀。

凫飞鹭起渺空阔,使我清思凌沧溟。

游船两两棹歌起,亦有公子携娉婷。

主僧说法据高座,撞钟击鼓声发霆。

欣然肃客道周历,顾瞻幻怪何神灵。

后园小殿翳花木,绣帏香阁犹深扃。

坐陪方丈谈亹亹,伊蒲清供分馀馨。

出门暄风掠人面,前趋复历岘与陉。

泉乾土劲草树少,祇有广塔高亭亭。

香山兰若金源旧,犹馀大定残碑铭。

长松老桧见未有,涧水绕屋鸣清泠。

扳危涉险剧喘汗,却下迅走谁能停。

班荆列坐杏花底,?觞受此香雪零。

日规渐隐半峰侧,酒行不尽双玉瓶。

众宾来醉有馀兴,惟我却饮嗟独醒。

疾驱信马路已熟,遥见楼堞尘冥冥。

归来门巷木深黑,春云黯黮明疏星。

广文官况淡于水,矧复聚散如浮萍。

玉泉颇恨不少住,客意更拟同扬舲。

明朝清游堕梦境,拥书却坐槐阴厅。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