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界

云浮山腰末之顶,水穴青崖浚于井。

孔明不死吾其归,左衽岂宜蝤蛴领。

群羌负药倍车载,螺齿钱丈束囊瘿。

得茶便重不便轻,肩突驼峰犹外屏。

石碉设崄鸟鼠智,铜鼓销声犬羊静。

入门蹲足唤煮茶,嚼铁相甘苦荍饼。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顶,深藏于青色悬崖的洞穴之中。
如果诸葛亮还在,我或许会返回,穿异族服装怎能像虫子般低头。
羌族人背着药材,满载而归,贝壳货币如钱串般装满袋子。
得到好茶就视若珍宝,不会轻易舍弃,肩扛茶叶如同驼峰,成为额外的屏障。
石头碉堡险峻无比,连飞鸟鼠类也难以穿越,铜鼓不再鸣响,只有寂静笼罩着羊群。
进入屋内,他们屈膝坐下叫喊煮茶,咀嚼铁器般的苦涩,享受荞麦饼的滋味。

注释

山腰:山的中部。
末之顶:山顶最高处。
左衽:异族服装,衣襟向左开。
蝤蛴领:形容低头的样子,如虫子。
螺齿钱:用贝壳制成的钱币。
瘿:瘤子,这里指装满东西的袋子。
肩突:肩部隆起。
石碉:坚固的石头建筑。
铜鼓:古代打击乐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途经山地的景象和心情。开篇“云浮山腰末之顶,水穴青崖浚于井”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峦图画,山腰积云,山谷中有清澈的泉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紧接着,“孔明不死吾其归,左衽岂宜蝤蛴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自比。这里的“孔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诸葛亮,而“左衽”则是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的一种特点。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归隐之志,或者是在强调自己的独立与坚持。

“群羌负药倍车载,螺齿钱丈束囊瘿”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其中“群羌”指的是古代居住在中国西部的羌族人民,他们背负着药材和其他物资。这里的“螺齿钱丈”可能是对当时交易方式的一种描述,表现了边疆地区的商业活动。

“得茶便重不便轻,肩突驼峰犹外屏”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好茶的珍视,以及背负重担的艰辛。这里的“肩突驼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行者背负沉重茶叶的样子。

“石碉设崄鸟鼠智,铜鼓销声犬羊静”一句,则是对边塞军营景象的刻画,其中“石碉”指的是古代边疆地区用石头建造的小型防御工事,“鸟鼠智”可能是在形容动物们对于危险的警觉。而“铜鼓销声犬羊静”则写出了边塞夜晚时分,军营中的一种宁静与寂寞。

最后,“入门蹲足唤煮茶,嚼铁相甘苦荍饼”一句,则是诗人进入某个地方,可能是一个小屋或隐居之所,不仅亲自动手煮沸茶水,而且还在品尝一种叫做“荍饼”的食物。这里的“嚼铁”可能是在形容这种食物的坚硬和难以咀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峦、边塞风光以及人物活动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历史文化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邠郊归蜀

摩笄绿玉笋抽芽,卷地兜罗柳放花。

蛱蝶团空飞锦绣,葡萄上架走龙蛇。

河源曲曲无千仞,土室层层有几家。

脱得身归银汉近,云津却拟问仙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净慧院

晓披鹔鹴裘,缭绕青冰陌。

高原回东飙,草木负春色。

潇洒竹间寺,慰此流浪客。

溪梅荐馀馨,林光动寒碧。

一寸经纶心,长叹念行役。

形式: 古风

过垂云亭

西风吹秋落山谷,霜红换尽烟边绿。

垂云门冷一事无,只有庭松与篱菊。

白日兰堂一局棋,百年闲事无游丝。

山僧更劝黄粱饭,真似邯郸枕上时。

形式: 古风

问田尉公俞丐菊栽

曾泛黄花竹叶轻,更循篱下数繁英。

主人已后荒三径,狂客从前号四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