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来安县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当地淳朴民风和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中通过“居人尽茅屋,长吏或柴车”展现了来安县的朴素生活景象,茅屋与柴车代表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
“里巷多弦诵,山溪足畋渔”则描绘了来安县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里巷中传来的弦乐声和读书声,以及山溪边人们从事的狩猎和捕鱼活动,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这不仅表现了当地居民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最后,“疏慵更何事,高枕午窗虚”表达了作者在来安县的悠闲心境。疏懒的生活态度,高枕而眠于午后的窗前,既是对当地生活节奏的享受,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来安县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这里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