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

五十閒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

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

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

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竹林中漫步的情景,通过与竹子的互动,表达了对孤独、生命脆弱以及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首联“五十閒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自比,五十岁已至,岁月不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同时也将自己比作一根孤零零的筇竹,暗示了人生的孤独感。竹子在这里不仅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也象征着诗人的自我形象,它在风中摇曳,似乎在嘲笑人间的孤独。

颔联“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诗人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生命的颠峰,却也感受到了极度的脆弱。他回望过去,怀念曾经的陪伴与支持,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眷恋和对失去的侍从的深深怀念。

颈联“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诗人决定在孤独中寻找新的寄托,他选取了桂树和菖蒲作为象征,桂树代表了高洁和美好的品质,菖蒲则寓意着长寿和吉祥。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试图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努力。

尾联“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诗人邀请读者一同踏上寻找高岭的旅程,希望在那神秘的山岭之上,能够遇到仙童,获得超脱尘世的智慧和力量。这里隐含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对超越现实束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晚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也有对精神寄托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少年行

一身出没总如龙,曾却通侯大邑封。

鹙毳叠飞金抹额,猫睛嵌满铁芙蓉。

旌心雪片能消泪,走地星芒要误烽。

犹自不忘儿女辈,母城阑入闹歌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美人

人间真见藐姑神,月状云容见敢真。

尚以半身凭保母,不知全态寤文人。

行宜处所朝朱凤,嫁必年时佩玉麟。

川上采珠何足算,生成的是掌中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古剑

无端宝气烛幽沈,掘得棱棱赤堇金。

土里开花原带血,石头磨水要明心。

奸邪必斩昭生色,王霸经提倚独吟。

出匣未能藏可惜,拌教飞去有人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水楼晓起寄邝无傲

楼头高卧此劳生,春倦浑如罢力耕。

百舌叫乾朝雨至,虾蟆跳出野塘清。

纱巾拂拭何曾戴,竹杖摩挲却少行。

有约西江先听取,贩鱼船踏水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