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入下城信宿翠林庞卯君以诗见招用韵次答

拟向青山作老樵,晚投孤寺宿松寮。

遥知地主曾悬榻,难别林僧为过桥。

拾得偶来劳见讯,八公能隐不须招。

明朝结束寻君去,稳系腰间五石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即将前往深山老林,与友人庞卯君相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拟向青山作老樵”,诗人想象自己如同古代的山林老樵夫,悠然自得地生活在青山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接着,“晚投孤寺宿松寮”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投宿于一座孤独的寺庙,与松树相伴度过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遥知地主曾悬榻”一句,暗示了诗人对当地主人的热情好客有所期待,预示着将有一番温馨的接待等待着他。而“难别林僧为过桥”则表达了诗人对森林中僧侣的深厚情谊,即使要离开也难以割舍。

“拾得偶来劳见讯”表明诗人偶遇的朋友庞卯君特意前来问候,这一细节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八公能隐不须招”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与庞卯君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最后,“明朝结束寻君去,稳系腰间五石瓢”预示着第二天诗人将结束行旅,与庞卯君相聚,并且随身携带的“五石瓢”象征着他们共同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憧憬,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下城赠庞卯君

今来见面胜闻名,不枉泷西十日程。

得与王生初结袜,却教任子独沾缨。

玄谈每喜当前席,生计悬知在下城。

但得半间茅屋住,荷锄言就鹿门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下城洞晚眺

云路千岐水一涯,诸峰合作青莲花。

檐低远荫迎斜日,门对奔流送断槎。

石窦自舂临瀑碓,坑田长转出云车。

山翁招手溪桥去,指点寒皋好种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梅砰赠湛慈老师

远公卜筑得幽奇,削取巉岩作坦夷。

碧甃牵泉通一线,青山邻郭阻千岐。

石门高峻人稀到,梅子酸甜独自知。

手植万松将荫屋,想君从此撤籓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云窝赠中介大师

平阳师子高高坐,万仞峰头一个僧。

引水入房分绕药,磨刀临涧不饶藤。

枯椿谷冷花先雪,冻雨檐孤溜易冰。

却笑昨宵低处望,也将残烧作禅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