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多令·忆人》由明末清初的词人曹溶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新绿到芭蕉,汀洲上浅潮。” 开篇即以清新之景引入,绿意盎然的芭蕉与轻柔的潮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新绿”不仅指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着情感的萌芽与期待。
“倦来时、难过溪桥。” 词人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疲倦之时,难以跨越溪桥的情景,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深度。
“几尺钱塘门外路,晴不定,雨连宵。”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主人公内心的波动。钱塘门外的道路,晴天与雨夜交替,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思绪的起伏和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
“客影任飘飖,罗裙瘦满腰。” “客影”代表了远在他方的思念对象,“飘飖”则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无尽与飘忽不定。“罗裙瘦满腰”则通过女子的衣着细节,暗示了她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细腻地展现了情感的深刻影响。
“携残酒、重买双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带着仅剩的酒,再次购买了双桡,准备划船前往思念之地。这一行为既是对远方之人的追寻,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
“纵使藕花开遍了,人去后,也萧萧。” 最后一句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即使藕花再美,当思念之人离去之后,一切美好也变得萧瑟凄凉,表达了对失去的哀伤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场景,同时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