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和原甫风花偶书

风花不恋枝,脱萼乱翻飞。

自学空中雪,宁同垣上衣。

绕庭回旋久无著,众鸟争衔何处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风中的花瓣不再依恋枝头,纷纷扬扬地脱离花萼四处飘飞。
它们如同空中的雪花,宁愿独自飘落,不愿像墙头上的破布随风摇曳。
在庭院中盘旋许久找不到栖息之处,鸟儿们争相衔取,不知它们要飞向何方。

注释

风花:形容花瓣随风飘动。
恋枝:依恋树枝。
脱萼:脱离花萼。
翻飞:翻腾飞翔。
自学:比喻独立、不受拘束。
空中雪:比喻飘落的花瓣。
垣上衣:比喻墙头上的破布。
绕庭:围绕庭院。
回旋:盘旋。
无著:没有着落。
众鸟:许多鸟儿。
何处归:不知道要飞去哪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十七日和原甫风花偶书》,通过对风中飘落的花和雪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风花不恋枝”写出了花儿随风飘散,不再依恋枝头的情景,形象生动。次句“脱萼乱翻飞”进一步描绘了花瓣纷纷扬扬、四处纷飞的画面,富有动态感。

“自学空中雪”将花与雪相提并论,暗示了花瓣轻盈如雪花,随风飘荡,没有尘世的羁绊。诗人以“宁同垣上衣”反问,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不愿像墙头上的衣服那样被束缚。

“绕庭回旋久无著”描绘了花瓣在庭院中盘旋许久,找不到最终的归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淡淡的哀愁。最后一句“众鸟争衔何处归”借鸟儿寻找栖息之处,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方向的思考,以及对于未知未来的疑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寓意深远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深思,体现了宋诗清新淡雅的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

只见吴牛事水田,只见黄犁负车轭。

今牵大车同一群,又与骡驴走长陌。

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一一夜眠头向南,越鸟心肠谁辨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

三日朔风吹暗沙,蛟龙卷起喷成花。

花飞万里夺晓月,白石烂堆愁女娲。

大明广庭踏朝驾,雉尾不扫黏宫靴。

宫中才人承圣颜,捧觞称寿呼南山。

三公免责百姓喜,斗酒十千谁复悭。

形式: 古风

十三日雪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

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

海月开金鉴,河冰卧玉虬。

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六日会灵火

章圣皇帝兴三宫,三宫鼎峙何崇崇。

天圣七年六月尾,玉清始灾坛宇空。

于今二十有五载,上元后夜星轸中。

乃闻会灵五殿火,丹焰彻天明月红。

千楹万栋一夕尽,赤烟奔突西南风。

先时二日车驾幸,为民祈福输清衷。

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

若此示变犹影响,宜鉴陛下无惰容。

神非怒乙遂及甲,天意警圣不警凶。

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忍流驩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