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江涨二首(其二)

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

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栊浥旧香。

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

先生不出晴无用,留与空阶滴夜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雨景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夜世界。"急雨萧萧作晚凉"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急促的雨声伴随着渐渐降临的夜晚凉意,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季节更迭的感伤。

"卧闻榕叶响长廊"则是从室内的声音角度切入,榕叶在风中的沙沙作响,与空旷的长廊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感觉。这里的“卧闻”二字,更增添了一种懒散与放纵的情怀。

接下来的"微明灯火耿残梦"一句,将夜的宁静与梦境的模糊交织在一起,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朦胧的光线来映照心中的幻影。而“半湿帘栊浥旧香”则是对室内细节的刻画,半湿的帘栊透露出一丝老旧的香气,让人联想到过去的记忆和情感。

"高浪隐床吹瓮盎"一句,以一种生动的手法描绘了窗外雨声如同波涛一般,而室内则是安稳的睡眠环境,瓮盎之物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紧接着的“暗风惊树摆琳琅”则展示了一种力度与美感兼备的画面,尽管是夜晚,但那被风吹动的树木仿佛在进行着一种无声的舞蹈。

最后,“先生不出晴无用”一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展现的自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时光流逝、机遇难得的感慨。而“留与空阶滴夜长”则是对时间的一种寄托和留恋,希望在这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中,将这种感觉延续下去。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雨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室内外环境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时间和个人情怀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桄榔杖寄张文潜一首,时初闻黄鲁直迁黔南、范淳父九疑也

睡起风清酒在亡,身随残梦两茫茫。

江边曳杖桄榔瘦,林下寻苗荜拨香。

独步倘逢勾漏令,远来莫恨曲江张。

遥知鲁国真男子,独忆平生盛孝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真一酒,并引

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

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洁泉新表里清。

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

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空山不难到,绝境未易名。

何时谪仙人,来作钧天声。

胸中几云梦,馀地多恢宏。

长庚与北斗,错落缀冠缨。

黄公献紫芝,赤松馈青精。

溪山久寂寞,请续《离骚经》。

抱枝寒蜩咽,绕耳飞蚊清。

谪仙抚掌笑,笑此羽皇铭。

我顷尝独游,自适孤云情。

君今又继往,雾雨愁青冥。

感君兄弟意,寻羊问初平。

玉床分箭镞,不忍独长生。

诗成辄寄我,妙绝陶、谢并。

孤鸿方避弋,老骥犹在坰。

鸟兽如可群,永寄槁木形。

何山不堪隐,饮水自修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