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事秋光老更清,故应有菊占秋荣。
后来汉陛知薪积,晚出商山叹翼成。
三径惟将松比操,东篱那为酒含英。
纷纷红紫随时好,臆对西风诉不平。
这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和晚菊三首(其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菊花的赞美,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首句“何事秋光老更清”以反问起笔,表达了秋天的清新虽老而愈显,暗示了时光流转中菊花的独特魅力。次句“故应有菊占秋荣”点明菊花在秋季盛开,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第三句“后来汉陛知薪积”借汉代典故,暗指自己积累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汉代的贤臣,感叹岁月沉淀后的智慧。第四句“晚出商山叹翼成”则借商山四皓的典故,表达对晚年成就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志向。
第五、六句“三径惟将松比操,东篱那为酒含英”运用典故,以松树的坚贞比喻自己的操守,而东篱赏菊则寓言诗人超脱世俗,品性高洁。最后一句“纷纷红紫随时好,臆对西风诉不平”,诗人感叹繁华落尽,唯有菊花在西风中坚守自我,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晚菊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高尚情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不详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羁寓穷秋几许清,晚芳犹尔亦何荣。
东篱旧岂论馀子,三径今应愧老成。
气味耐堪供饮兴,登临那得厕群英。
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
忠孝蝉联萃一门,雁行相望款天阍。
青云有弟先行志,蓝绶今兄亦拜恩。
肘印一时饶季子,风雩千载见诸孙。
二难金玉交辉映,出处相高德义尊。
得丧区区指屈伸,褰裳归去楚江滨。
莼鲈到底秋风美,牛斗依然夜气新。
满壑烟霜供啸傲,传家诗礼照清贫。
不须变姓吴门隐,自有相从化鹤人。
簿书丛里厌纷埃,夙驾輶轩此地来。
好是板舆将母乐,不妨樽酒为花开。
难拚胜赏哦诗适,生怕严城打鼓催。
明日江头还眺望,松风阁上几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