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五)李翰林

白也真天才,变化如神虬。

生平耻龌龊,迈往隘九州。

词林昔供奉,天子宠渥优。

一朝被谗搆,斥远金殿头。

高情与逸思,芥带弗少留。

供奉非公荣,夜郎非公忧。

诗笔驱万象,醉眼轻王侯。

晞发扶桑巅,濯足沧海流。

今古等一瞬,天地同一沤。

以兹昔人言,谓公似庄周。

公去几阅世,公名重千秋。

谁云公则亡,神爽八极游。

蓬壶隔弱水,浩荡不可求。

缅怀旧行踪,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深情赞美与缅怀。诗中以“白也真天才”开篇,高度赞扬了李白的才华横溢和诗艺的非凡。接着,通过“变化如神虬”形象地描绘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多变与独特。诗人李白一生追求高尚的情操与自由的思想,不为世俗所束缚,他的足迹遍布九州,但内心却超脱于尘世之外。

诗中提到李白曾作为供奉天子的文臣,享受着帝王的宠爱,然而却因谗言而遭受贬谪,远离京城。尽管如此,李白的高洁情操与超凡逸思并未因此而稍减,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述李白的诗笔能够驾驭万物,眼中轻视权贵,仿佛能与日出东海之巅,脚踏沧海之流,展现出他超越时代的豪情与洒脱。

最后,诗人感慨李白的一生虽已逝去,但其名声与精神却永存世间,如同庄周般超脱于生死之外。即使李白已离世,但他的灵魂仍在八方游历,不受时空限制。对于李白的行踪与事迹,诗人深感怀念,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生平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忆与向往。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六)孟浩然

浩然亦高人,神思乃清朗。

读书陋拘牵,制行喜疏旷。

赋诗妙天趣,力索不可彷。

冲融大雅音,金石振遗响。

禁中遇天子,召对心所向。

终焉意不合,归哉南山放。

唐诗盛千古,公也李杜行。

布衣一时穷,高誉后人仰。

我来经故里,慨矣劳缅想。

鹿门当时月,依依汉江上。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七)张顺

襄阳昔受困,敌骑何凭凌。

矫矫二烈士,提兵援孤城。

雪涕奋雄剑,悲风起冥冥。

赤手蹈虎穴,义气孰敢撄。

轻舟驾巨涛,江水为奔腾。

转战前无当,势若可横行。

惜哉天亡宋,其功竟无成。

一时双玉节,皎皎照日星。

我来寻故垒,黯惨愁云凝。

草木为号呼,犹似战伐声。

英魂凛赫赫,万古常如生。

形式: 古风

题大司空鹤山李公完名卷

造物靳全名,君子慎晚节。

颠冥利欲途,出处多玷缺。

我观鹤山翁,行志亦已决。

当其直道时,奸党共媒孽。

矫矫节乃见,知几保明哲。

其于视爵禄,何啻吹一吷。

皇心悯忠直,天语极谆切。

完名两大字,星日共昭揭。

云卧阅寒暑,甘心采薇蕨。

徵书复来朝,八座扬茂烈。

极知高世志,梦想故山月。

我怀仲山父,兹义久断绝。

俯仰千古情,临风且嚅嗫。

形式: 古风

悲萱永怀挽郑秋官母

北堂有萱草,郁郁呈华滋。

西风动地至,一夕吹殒之。

荼毒游子怀,眼枯泪成血。

鸟啼白露零,中夜肠断绝。

凄凉旧缝在,零落机杼寒。

岂无牲鼎祭,不及生前欢。

河水向东逝,滔滔无休息。

此心明月如,达旦不改魄。

水亦有尽处,月亦有亏时。

思亲复思亲,一念无终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