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寿族父瑞堂其日惊蛰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撚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閒眼,阅人间、几多兴衰。

酸咸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馀年,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今日清晨,冬眠的门窗初次开启,一声雷鸣唤醒了沉睡的苍龙。
我们家族的仙人勇猛无比,当年就是乘着这股力量,在人世间畅游。
他面色如玉,须发如银,享用过胡麻饭后,又喝下九色仙酒而微醺。
他喜爱门外那青翠的杨柳,将它们的柔丝编织成长寿的祝愿。
经历了七十三年的悠闲岁月,他见证了人间多少兴盛衰败。
尝遍酸甜苦辣,如今反而觉得平淡中自有滋味。
他把余生都用来种植松竹,培育兰花和桂花。
期待能与老友一同度过元宵佳节,迎接太平盛世的春雨洗涤。

注释

蛰户:冬眠的门窗。
苍龙:古人对春天雷声的比喻,象征生机。
吾宗:我们的家族。
遨游:在人世间漫游,指仙人的活动。
九霞觞:泛指仙酒,因传说仙酒有九色。
长生缕:长寿的祝愿,用柳丝编织。
上元甲子:指元宵节后的第一个甲子年。
太平春霁:太平盛世的春雨过后,天气晴朗。

鉴赏

这首元代吴存的《水龙吟·寿族父瑞堂其日惊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以惊蛰为背景,寄寓对族父瑞堂的深深祝福。开篇以雷声唤醒冬眠的生物,象征着生机复苏,"苍龙起"寓意瑞堂老人如龙飞天,精神焕发。接下来赞美了瑞堂仙风道骨的形象,以及他享受生活的惬意,吃着胡麻饭,饮着美酒,悠然自得。

词中提到门外青青的杨柳,被瑞堂亲手搓成长寿的细线,寓意长寿和吉祥。接着,作者感慨瑞堂七十三年的岁月里,见证了人间的兴衰变迁,虽然尝尽酸甜苦辣,却品味出淡泊中的真味。他将余生致力于种植松竹兰桂,寄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结尾处,词人期待与瑞堂共度未来的岁月,祝愿他们在上元佳节(元宵节)之际,迎接太平盛世的春雨洗涤,共享安宁。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长辈的敬仰,又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3)

吴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字:仲退
  • 籍贯:元鄱阳
  • 生卒年:1257—1339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秋水泛舟

陶公三尺渔梭,十年来藓枯尘壁。

无端夜半,风雷入梦,晓痕犹湿。

起唤兰桡,荻花荡漾,粘天晴碧。

望芝云一点,烂银盆里,青螺眼、中堪识。

独倚枕床清啸。看千帆、霎时风力。

孤篷稳系,钓车幔卷,绿杨汀侧。

远树如烟,飞鸥如雪,暮愁如织。

倩何人小拂朱弦,写入一江秋色。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送余干教邓觉非归吴

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

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苎衫乌帽,笔床谈麈。

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

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

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

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

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去天尺五。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雪次韵

一天云似穹庐,山川惨淡还非旧。

兴来欲唤,羸童瘦马,寻梅陇首。

有客遮留,左援苏二,右招欧九。

问聚星、堂上当年白战,还更许、追踪否。

却拥重裘深坐,看飞花、乍无还有。

老来拈笔,不禁清冻,频呵龟手。

想见南山,少年射虎,臂鹰牵狗。

暮归来脱帽,销金帐里,饮羊羔酒。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落梅

无端梦醉西湖,杨花扑帐春云热。

朝来问讯,墙阴玉树,霏霏香屑。

粘竹如斑,点衣如唾,穿帘如蝶。

甚儿童惊怪,东风几日,消不尽、苍苔雪。

莫恨玉妃浑老,半面妆、风流仍绝。

多情应有,洛滨解佩,江中捐玦。

消得几番,荒烟疏雨,冷云残月。

倩何人、报与广平,渠不解心如铁。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