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杂诗(其四)

关内攻城战,淮东却敌兵。

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

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

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关内的攻城战斗中,淮东军队成功击退了敌军。
最初的失败和混乱被夸大,只因虚名所累。
虽然敌人看似亡命之徒,但主将内心渴望和平。
未来会发生什么尚不可知,不知谁能见证那接受投降之城的建立。

注释

关内:指特定的地区或防线。
攻城战:军事冲突中的城市攻防战。
淮东:古代地理区域,这里指代某支军队。
却:击退。
妄作:夸大,误传。
狼狈:困苦不堪,处境尴尬。
虚名:表面的名声,而非实际成就。
亡命:不顾一切,拼命。
好生:爱好和平,希望避免杀戮。
他日:将来,未来。
受降城:象征投降的地方,通常用于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接收。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事的无奈。开篇两句“关内攻城战,淮东却敌兵”,直白地勾勒出激烈的战斗画面,通过“攻”、“战”、“却敌”的动词,可以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猛烈。

第三、四句“败亡初妄作,狼狈坐虚名”,则流露出诗人对胜利的质疑和对英雄主义虚名的不屑。在战乱中,即便是胜者,也往往是仓促间的假象,真正的意义可能并非如表面所展现。

接下来的两句“贼势虽亡命,君心实好生”,则透露出诗人对敌人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宽厚。即便是被视为“贼”的敌军,也有其无奈的境遇;而作为君主,其内心却渴望保全生命,不愿见到更多的流血牺牲。

末尾两句“不知他日事,谁筑受降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迷茫以及对和平回归的期盼。战争终将结束,但未来的日子如何,又由谁来重建被破坏的城池,这些都是无从知晓的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以及对于和平的共同向往。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壬午杂诗(其一)

黄屋非尧意,讴歌有启归。

德参羲昊古,事与汉唐非。

喜气传千嶂,皇风浃九围。

胡亡固无日,智勇旧沈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王鸥盟别去久之有诗继韵

急桨冲烟去,奚奴唤不应。

清吟继囊锦,妙句琢壶冰。

天远暮云碧,江寒秋练澄。

怀人心欲折,愁坐对青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代别张宪(其二)

老去安为客,春来不著家。

江湖遂良觌,身世入长嗟。

处死宁无地,谋生信有涯。

分携感时节,杨柳又藏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代别张宪(其一)

泽国春强半,馀寒燕子飞。

绝知悬榻久,故作买舟归。

岁月空荒老,行藏有是非。

功名游戏尔,此意尚依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