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汝师语次多及时事民瘼慨然有感复成一首》。诗中以春风、霜色、干将等自然景象为引子,借以抒发对时事民生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身与外界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首句“春风融融吹客床”,描绘了春风吹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然而,紧接着的“忽有霜色生干将”一句,却以突然出现的霜色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变化无常。这里,“干将”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或人物,其突然出现,预示着潜在的危机或挑战。
“感君方寸起鳞甲,笑我七尺真皮囊”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一个七尺之躯的皮囊,而对方则像是内心充满波澜的鳞甲。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处境和感受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和洞察力。
“燕中罗网致足畏,吴下茧丝胡可当”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燕中(可能指北方)的罗网象征着权力与压迫,使人感到畏惧;而吴下(可能指南方)的茧丝,则代表了某种束缚或局限,难以抵挡来自北方的压力。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最后,“藉令指日相司马,何似得雨烹弘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如果能够成为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或行政),或许可以更好地治理国家,但诗人更倾向于通过雨水来烹煮弘羊(可能指某种罪恶或不义之人),即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清除社会的污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