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题为《夜梦林简斋先生》。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梦见林简斋先生的情景,通过梦境展现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先生道德风范的追忆。
首句“简斋先生臞鹤姿”,以“臞鹤”形容先生的瘦削高雅之姿,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赋性简淡追希夷”,赞扬先生性情简朴淡泊,追求道家的无为而治之道。诗人自述年轻时曾有幸拜会先生,“予少登堂蹑履綦”,表达了对先生的尊敬与仰慕。
接下来的几句“说易搆旨参庖羲,太羹不和大音希”,描述了先生在易学上的深邃见解,以及其道德学问的深远影响,如同庖羲般深奥难解,却又不失和谐之美。诗人感叹自己在聆听先生教诲后,内心感到无比的宁静与充实,仿佛春日的草丛在默默滋养着万物。
然而,好景不长,世事多变,先生遭遇不幸,“运乖遇蹶多所违”。诗人通过“寒虫寂寂低绛帷”这一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先生在逆境中的孤独与无奈。夜晚的辗转反侧,让诗人梦回与先生的相遇,感受到先生的微笑与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好梦难长,诗人醒来后,只见薄雪覆盖台阶,朦胧的月色让人难以分辨。此时,诗人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先生的哀悼。他感慨于先生的早逝,以及未能传承其伟大德行的遗憾,“伯鱼先逝伋为谁,大德不嗣箕绪微”。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未能继承先生的遗志,深感愧疚,“当年授受竟奚为,我之罪矣夫何辞”。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林简斋先生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继承先生遗志的自责与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