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后渠崔司成致仕归安阳

卢龙山畔菊花明,一片归帆五两轻。

风入暮林稀静叶,月明江雁带离声。

尊前舞袖娱亲志,袖里封章报主情。

六馆有人争诣阙,愿从天子乞阳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边贡的《送后渠崔司成致仕归安阳》描绘了一幅送别归隐之士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首联“卢龙山畔菊花明,一片归帆五两轻”,以卢龙山的菊花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淡雅而宁静的氛围,菊花的明艳与归帆的轻盈相映成趣,预示着主人公即将开始的平静生活。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颔联“风入暮林稀静叶,月明江雁带离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傍晚时分,微风吹过稀疏的树林,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月光下,江面上飞过的雁群,它们的叫声似乎也带着离别的意味,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

颈联“尊前舞袖娱亲志,袖里封章报主情”,转而聚焦于人物的情感。在宴席上,主人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和对朝廷的忠诚。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多面性,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家庭责任与国家义务的重视。

尾联“六馆有人争诣阙,愿从天子乞阳城”则表达了主人公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支持,能够回到故乡阳城安享晚年的心愿。这一愿望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人物情感,展现了送别归隐之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亲情、忠君之情的深刻表达,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送介溪严太史考功北上

玉亭岐路玉堂通,太史文章五色虹。

万里不论金马外,三年真在碧山中。

心如藻鉴明秋月,梦逐兰舟溯晓风。

我病稍开涓滴酒,别筵期对一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梧山李司马送别士重文学之都昌王府文学者司马弟也(其一)

碧殿朱门地不寒,楚山蕲水足游观。

尊开醴酒时应醉,馔出江鱼日可餐。

作赋岂劳伤贾谊,献书休拟学严安。

草亭身世羲皇上,一榻清风竹万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奉梧山李司马送别士重文学之都昌王府文学者司马弟也(其二)

郡王文学渡江年,皂帽青山雪满颠。

宾馆有时来胄子,讲筵终日对先贤。

树边竽籁临风听,花外丹朱滴露研。

三峡五湖通一水,等閒休忆浣溪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李时佩坐上留别

兰叶荷花香满庭,坐来炎雨霁空冥。

帘开高栋一星出,酒对故人双眼青。

沙柳阴森如待折,候虫凄断若为听。

间从聚散看身世,天际浮云水上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