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志士送友人游历天台山的情景,充满了壮志豪情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首句“西风十月下瞿塘”,以瞿塘峡的壮丽景象开篇,渲染出秋季的肃杀与壮阔,暗示了旅程的艰难与壮美。接着“万里随身剑在囊”,既展现了友人的豪迈气概,也暗含着对未来的决心与勇气。
“诗艇又横扬子水”一句,将友人乘坐的船只比作诗的载体,寓意其游历不仅是为了观赏山水之美,更是为了寻找灵感,创作佳作。而“糟丘已筑浇花庄”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友人在旅途中不仅追求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传承。
“梦中家国心犹炯”一句,揭示了友人心中深藏的家国情怀,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最后,“客里湖山鬓未苍”则赞美了友人虽身处异乡,但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明日扶藜上天姥,石梁东去是仙乡”两句,以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和对仙境的向往,收束全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对理想、对友情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