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地方官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景。首联“太守兴贤费琢磨,诸生岁久沐馀波”点出太守致力于选拔和培养人才,使得多年后,学生们在教育的余泽中受益。接着,“黄堂昼永鞭笞静,泮水春深雨露多”两句,以黄堂(官署)的宁静和泮水(学宫前的池塘)的春日景象,象征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尾联“已喜闾阎兴揖让,屡闻父老诵时和”表达了民众因教育风气的改善而感到喜悦,经常听到父老们吟诵关于和谐时代的诗句。最后,“州人自此敦风教,不独文翁有咏歌”则强调了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将使整个州郡的民风得到提升,不仅限于对文翁(古代著名的教育家)的赞美。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官员与民众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场景,展现了明朝时期地方教育的繁荣景象及其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