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映清的《琴诗(其二)》,主要通过琴音和文字的比喻,探讨音乐与表达的深层含义。首句“审弦别其音,审调别其字”描绘了分辨音乐细微差别与识别文字的独特过程,暗示音乐与文字同样需要精细把握。接下来的“字清音益和,累累珠不坠”形象地描述了音符如珠子般连贯流畅,和谐悦耳。
诗人进一步强调,真正的艺术在于传达情感而非单纯技巧,“当其按节初,微芒辨同异”,指出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接着,“音字两不关,所贵得其意”点明音乐与文字的共同目标——传达意境和情感,而非形式上的契合。
最后两句“贞静淡素心,心至声亦至”揭示了艺术家内心的纯净与专注对于音乐创作的关键作用,只有心境平和,才能使声音与心灵同步。“不然筝与琵,宫商岂殊器”以筝和琵琶为例,说明即使不同的乐器,只要演奏者技艺高超,都能传达出相同的音乐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琴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了艺术创作中情感与技巧、形式与内涵的平衡与统一,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