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书院为都宪吴公作次东塘侍御韵

大云山色绕晴湖,湖边掩映皆楸梧。

便从此地构精舍,回首湘山非故吾。

胸襟浩荡湖亭小,万卷图书读来少。

下探濂洛上勋华,坠绪茫茫寻未了。

庙堂事业本优为,寒谷须劳衍律吹。

从来学道贵兼善,圣代伊周今复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邃的湖山画卷,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治国之道。首句“大云山色绕晴湖”,以“大云”与“晴湖”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景观。接着,“湖边掩映皆楸梧”,细腻地描绘了湖畔树木葱郁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便从此地构精舍,回首湘山非故吾”,诗人在此处构思建造书院,寓意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精神的归宿。然而,当他回望过去的湘山时,却感到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胸襟浩荡湖亭小,万卷图书读来少”,通过对比湖亭的狭小与书籍的浩瀚,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和个人视野的局限性。这不仅是对个人求知欲望的肯定,也是对知识积累与人生境界提升的思考。

“下探濂洛上勋华,坠绪茫茫寻未了”,引用濂溪(周敦颐)和洛闽(程颢、程颐)两位理学大师的典故,探讨了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真理的艰难。

“庙堂事业本优为,寒谷须劳衍律吹”,将治国理政的宏大理想与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实践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寒谷须劳衍律吹”的比喻,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应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需求,以实际行动温暖人心。

最后,“从来学道贵兼善,圣代伊周今复谁”,总结了诗的主题,即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兼备,以及在当今时代寻找像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能之士。这既是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也是对当代社会贤才的呼唤。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学问、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15)

陈洪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鹤楼次西涯阁老韵简中丞秦公

细雨江城秋澹泊,一樽何处堪携鹤。

选胜重来近十年,虚楼视昔还恢廓。

两山矗立谁疏凿,万壑惊趋犹脉络。

壮势平吞白帝城,寒光远带湘妃阁。

雕甍绣闼俯苍峰,水波摇泄芙蓉宫。

几家弦管廛居密,千里舟航贡道通。

铁笛声孤时对月,蒲帆影乱晚随风。

迎门花鼓来仙客,入画青蓑羡钓翁。

把袂同游皆国彦,锦席高张叨我半。

凭栏触景各抽毫,摛词谁复过王翰。

楣间高扁少师章,海若天吴骇吾见。

中丞更续郢中歌,玉斝琼杯照人面。

况说绥怀动隐忧,民情吏治精而练。

二公声望将无同,屹屹斯楼并霄汉。

形式: 古风

宿金山寺

金山突兀江心起,上无依附下无底。

远观疑若一萍浮,近看还将三岛拟。

我无南楚夙倾心,兹来喜值天宇清。

净练平铺去航稳,霎时楼阁开双晴。

衲子持香导吾上,水石苍茫镜中像。

才临嵓洞觉窈深,复到禅堂爱轩朗。

坐来风日更恬熙,共摘山花劝酒卮。

中泠泉甘我自酌,万斛尘土蠲无遗。

转头忽见阴云布,共出寺门觅归路。

白浪乘风势蹴天,青鼋挟雨声如怒。

舟人舣岸不敢撑,瞬息上下俱沈冥。

我亦退归寺中宿,复听山僧夜讲经。

因思一日阴晴异,咫尺瓮城如梦寐。

楚中亦有岳阳楼,后乐先忧记应是。

形式: 古风

贺闻山先生生旦用韵

华堂锦瑟传纤手,檐鹊飞双鹤鸣九。

玉壶满泛长生酒,持来再拜为公寿。

颂比冈陵随众口,况添葭莩复年友。

噱饮何妨杯似斗,金盘缕切冰丝藕。

君家本是文章薮,棣萼荆花照轩牖。

鹍鹏运海力能负,龙马行空声正吼。

遐龄拟出彭乔右,维岳降神生岂偶。

商岩霖雨还属某,渭水熊罴兆非后。

我醉放歌日巳酉,浓墨大书愧如帚。

哄堂一笑儿童走,黄钟之侧鸣瓦缶,乘兴更欲开馀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戏答禽语二首(其一)秦晋山中有鸟鸣曰得过且过遇深冬毛羽落则云云至春又鸣曰凤凰不如我俗名寒号虫

得过且过,朔风吹巢巢欲破。

幸尔一枝尚未堕,啄有残黍亦不饿。

霎时春景融,毛羽无点涴,千仞光辉还只那。

人生富贵皆傥来,百岁康强能几个。

得也过不得也过。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