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阳峰太史卷

唶唶复唶唶,集我檐前鸣。

严翁且至止,棨戟临门庭。

两年隔天涯,瞻云每茕茕。

今朝拜膝下,高堂溢欢声。

翁既载欣慰,有子沐恩荣。

昔著青衫别,今来锦衣迎。

儿亦载欣止,承颜慰私情。

昔别固康强,今来倍精明。

子归亦忻忻,中庖出珍烹。

僮仆亦忻忻,趋跄奉杯觥。

孙枝复荣秀,兰芽睹宁馨。

怡怡子父欢,天伦乐难名。

相过日无虚,杂遝皆朝英。

陈樽与列俎,击鼓还吹笙。

人事苦难齐,此乐鲜得并。

因兹感余怀,涕泪沾冠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充满了亲情的温暖和喜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翁归来后家人的欢欣之情,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幸福。

诗中首先描述了老翁归来时的热闹场景,“唶唶复唶唶,集我檐前鸣”,生动地描绘了老翁归来时家中的欢腾气氛。接着,诗人通过“严翁且至止,棨戟临门庭”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老翁归来时的隆重与庄重,体现了对老翁的尊敬与期待。

随后,诗人通过“两年隔天涯,瞻云每茕茕”两句,表达了家人对老翁的思念之情,以及老翁离家后的孤独与寂寞。而“今朝拜膝下,高堂溢欢声”则描绘了老翁归来后家中的欢声笑语,表现了家庭团聚的喜悦与温馨。

接下来,诗人通过“翁既载欣慰,有子沐恩荣”两句,展现了老翁对子女成就的欣慰与自豪,以及子女对老翁的孝顺与尊敬。通过“昔著青衫别,今来锦衣迎”两句,诗人巧妙地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突出了老翁归来时的荣耀与喜悦。

诗中还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儿亦载欣止,承颜慰私情”、“昔别固康强,今来倍精明”、“子归亦忻忻,中庖出珍烹”等,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与相互关怀。

最后,诗人通过“孙枝复荣秀,兰芽睹宁馨”两句,描绘了家庭的繁衍与传承,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全诗在描绘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亲情、家庭和谐与传承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家庭团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美好与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热

今日不可出,畏景蒸炎熇。

崔巍火云行,势欲焚层霄。

乾坤一炉冶,天地同煎熬。

初疑河海竭,又讶山岳焦。

生人蚁虱然,众口均嗷嗷。

而我坐斗室,局促增烦劳。

对案不能餐,尚暇笔砚操。

冯陵发大叫,欲去不可逃。

安得呼风姨,捲地驱长飙。

徒怀杜陵句,赤脚凌琼瑶。

烦纡漫自苦,澄凝觉逍遥。

造化生万物,意匪殃吾曹。

轻箑聊自挥,渐喜风萧萧。

俛仰神内融,散适形俱超。

我热良可舒,感事增郁陶。

忽忆山之东,寇盗方驿骚。

哀哉六月师,卓午腰弓櫜。

济时愧无术,抚已徒忉忉。

形式: 古风

送张君分教华亭诗

良金须陶冶,美玉藉雕琢。

二用苟弗良,不若矿与璞。

张君西江彦,赋性甚温朴。

读书三十年,雄剑敛霜锷。

朅来贡明廷,奉檄专教铎。

行食松江鲈,去听华亭鹤。

吾邦号多士,济济见荦卓。

君行谅无恧,于道乃先觉。

皋比仰师模,披襟分唯诺。

訚訚讲唐虞,肃肃陈礼乐。

案牍无俗劳,衣冠有真乐。

虽乏官资崇,得免名号浊。

公相岂不贵,赋命有厚薄。

势分何足言,食禄要无怍。

方今崇文教,君去勿落莫。

明秋期奏功,得士当倍作。

形式: 古风

送同年马进之弟省兄归

别泪弗可忍,离愁浩难祛。

行行送将归,执袂久踌蹰。

我昔同元方,琼林曳华裾。

元方凛台端,名声等璠玙。

子来专省候,千里命轺车。

西堂动诗兴,天伦足欢娱。

念旧亦过我,荷子意勤渠。

英英玉堂质,快睹珊瑚珠。

玄云忽相渝,萍蓬邈难居。

回首瞻故乡,归葺先人庐。

风雪岂不惨,欲发不须臾。

我心良郁陶,元方定何如。

天有赤羽雁,水有红尾鱼。

明年二三月,望子平安书。

形式: 古风

闻玉河水声有作

独骑款段出,落日背高城。

行行过玉堤,忽听潺潺声。

会心岂必远,一笑儿童惊。

坐我瀑布傍,泠然洗中扃。

长安盛车马,轮蹄日轰轰。

向来通市中,无此祛俗清。

利名世所竞,独兹人不争。

会当即堤边,卑栖结吾楹。

饱听日无厌,不使尘嚣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