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对孟子庙的感慨之作。倪元璐以“抠衣肃谒浩然堂”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孟子庙的恭敬拜访,表达了对孟子的崇敬之情。接着,“仰止高山并素王”,将孟子比作高山和圣人,进一步强调了孟子在道德与智慧上的崇高地位。
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对孟子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历史的反思。“叹息千馀年庙貌”,表达了对孟子庙历经千年仍保存下来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岿然不及鲁灵光”,通过对比,指出尽管孟子庙历经沧桑依然屹立不倒,但与鲁灵光殿相比,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显得不够稳固或受到更多破坏,隐含了对孟子庙保护状况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孟子庙的描述,既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保护的深思。倪元璐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