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新水令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形式:

翻译

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
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注释

拟:模拟。
张鸣善;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此曲从内容看,可能是模仿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
案,桌子。
薇蕨:皆草本植物。
伯夷、齐叔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刺谒:求见、拜访。
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倪瓒的《双调·新水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沧桑感的画面。开篇"草茫茫秦汉陵阙",以广阔的草地和古老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转。"月影圆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间的流逝感。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山居生活,"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展现出文人雅士的闲适与书香气息,与世隔绝,无需世俗的繁琐应酬,"侯门深何须刺谒",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淡然态度。

"白云自可悦怡",诗人寄情于自然,享受清风白云的宁静,流露出超脱尘世的心境。然而,最后两句"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缺失的感慨,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内敛,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凭栏人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

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形式: 词牌: 凭阑人

月上海棠.用前人韵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

萧散绕东篱,尚彷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

青玉案.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红莎绿箬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

紫桂岩空琼窦冷。

佳人却恨,等閒分破,缥缈双鸾影。

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

痛饮休辞今夕永。

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感皇恩

一叶下梧桐,新凉风露。喜鹊桥成渺云步。

旧家机杼,巧织紫绡如雾。新愁还织就,无重数。

天上何年,人间朝莫。回首星津又空渡。

盈盈别泪,散作半空疏雨。离魂都付与,秋将去。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