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种藕》由清代诗人裴维安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通过种藕这一行为,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辘轳阑曲”,开篇即以形象生动的“辘轳”与“阑曲”相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辘轳是古代汲水工具,此处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流逝;“阑曲”则暗示着空间的曲折与幽深,两者结合,仿佛在诉说着时间与空间的绵延不绝。
“淡月桐华屋”,月色如水,桐花轻摇,屋宇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清冷。这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露渍罗巾香暗握”,露水浸润着罗巾,那是一种细腻而温柔的触感,同时也是情感的载体。诗人以“暗握”二字,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这份情感的珍藏与守护。
“闷对一池新绿”,面对着一池新生的绿意,诗人却感到无尽的忧郁与沉闷。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年年恨锁莓苔”,每年的此时,莓苔生长,仿佛锁住了岁月的痕迹,也锁住了诗人的心事。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莓苔成了时间的见证者,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相思碧藕花开”,在诗人的心中,碧藕的盛开象征着相思之情的绽放。藕花的美丽与纯洁,映照出诗人对远方之人深切的思念。
“已是愁丝不断,愁根检点还栽。”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如同不断缠绕的丝线,无法割舍。而“愁根检点还栽”则意味着,尽管心中充满了愁苦,但诗人依然愿意将这份情感深植心底,继续承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