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咏并头莲

碧池风景,记相逢翠红,掩映娇色。

水面凌云环佩步,越女扁舟一叶。

鸂鵣同心,鸳鸯共影,消受衣香洁。

怜它婀娜,金波照入凉月。

自觉湘簟生风,珠帘卷暑,有梦皆澄澈。

静对波心如解语,怎忍轻轻攀折。

助我诗情,宜人画理,清倚阑干侧。

嫣然一笑,江头何处吹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咏并头莲》由清代诗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夏日荷塘美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将并头莲的形态与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自然又富含诗意的意境。

首先,“碧池风景,记相逢翠红,掩映娇色。”开篇即以“碧池”为背景,点明了荷花生长的环境,接着“翠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荷叶与荷花的颜色,而“掩映娇色”则赋予了荷花以娇羞之态,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水面凌云环佩步,越女扁舟一叶。”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面上的荷花比作凌空行走的环佩,形象地表现了荷花在水中轻盈的姿态,同时将远处的女子乘坐的小舟融入画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活气息。

“鸂鵣同心,鸳鸯共影,消受衣香洁。”通过“鸂鵣”与“鸳鸯”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并头莲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美好寓意。此处“消受衣香洁”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欣赏与赞美。

“自觉湘簟生风,珠帘卷暑,有梦皆澄澈。”诗人在这里借用了湘簟(湘妃竹席)和珠帘的意象,描绘了夏日微风吹过荷塘,带来清凉,以及珠帘随风卷起,暑气消散的场景。同时,通过“有梦皆澄澈”表达了对这份宁静与纯净的向往。

“静对波心如解语,怎忍轻轻攀折。”这两句诗将并头莲拟人化,仿佛它们能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并头莲的爱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破坏这份美好的不忍之心。

“助我诗情,宜人画理,清倚阑干侧。”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并头莲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之美,站在栏杆旁,享受这份清雅。

“嫣然一笑,江头何处吹笛。”最后两句以并头莲的“嫣然一笑”作为结束,仿佛是回应了诗人的感慨,同时又引出了江头吹笛的想象,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悠远的诗意。

综上所述,《念奴娇·咏并头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展现了并头莲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赞美。

收录诗词(92)

吴尚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七夕

银汉微横云乍敛。小别经年,又到秋清浅。

初月照楼针渡线。屏风录曲芙蓉面。

料峭凉风生小院。何处箫声,暗逐歌声转。

一水盈盈宵漏短。相逢迢递双星愿。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浪淘沙.秋夜

玉漏已三更。斗转参横。凉风萧瑟露华清。

正是夜阑眠未稳,倦倚云屏。鹤唳与虫声。

都付秋鸣。桂花闲处月偏明。

聊把乌丝填小令,记此幽情。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长相思.秋感

风也清。月也清。又到黄花斗玉英。秋虫处处明。

寒几更。暑几更。赢得年光鬓尚青。□□那肯停。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捣练子.闺思

花影转,月阴移。一片寒砧触我思。

偏是怀人听不得,凄凉惟有素娥知。

形式: 词牌: 捣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