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九华旧游寄弟纪

凉烟压叶霜橙黄,团团桂树山风香。

曾记九华探秋色,清涧石戛声琅琅。

幽禽苦唤日欲落,竹雾冥濛暗云壑。

向晚苍山望转高,巉岩万丈青冥削。

崖屋深通一径斜,疏篱野菊寒初花。

山村稻获酒正熟,花间共醉忘归家。

此身自落风尘里,昔日故人今半死。

梦断好山十二年,魂迷归路三千里。

燕台摇落时悲秋,孤吟郁郁怀同游。

对床风雨渺何许,夜深虫语灯前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九华山之行的回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开篇以“凉烟压叶霜橙黄,团团桂树山风香”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山林的清新画面,凉爽的烟雾笼罩着树叶,霜染的橙子泛着金黄,而桂树在山风中散发出阵阵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曾记九华探秋色,清涧石戛声琅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之美,仿佛引导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踏入那片被秋色浸染的山林,聆听清溪潺潺,石面相击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接下来,“幽禽苦唤日欲落,竹雾冥濛暗云壑”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山林间的景象。幽鸟哀鸣,似乎在呼唤着时间的流逝,而竹雾弥漫,云壑深邃,更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向晚苍山望转高,巉岩万丈青冥削”则将视角转向更高远之处,苍茫的山峦在傍晚的光线中显得更加雄伟,岩石峭壁直插云霄,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

“崖屋深通一径斜,疏篱野菊寒初花”描绘了山间小径与野菊的场景,虽然道路曲折,但野菊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也是诗人内心坚韧不拔精神的写照。

“山村稻获酒正熟,花间共醉忘归家”则将视线拉回人间,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山村,人们在花间畅饮,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忘记了归家的路途。这一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此身自落风尘里,昔日故人今半死。梦断好山十二年,魂迷归路三千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十二年的时光仿佛只是梦中的一瞬,而归乡之路却遥不可及,充满了无奈与伤感。

最后,“燕台摇落时悲秋,孤吟郁郁怀同游。对床风雨渺何许,夜深虫语灯前愁”则以燕台的秋景为背景,通过孤寂的吟唱和对往日同游伙伴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对床风雨的场景,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

吴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仙人桥

飞虹架悬崖,云是升仙路。

骖鸾御风行,亦藉石梁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席上赠陈参戎

十载从容博一官,须眉犹带阵云寒。

酒酣痛说金川事,自解团花数箭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昌平道中

居庸山势碧崚嶒,二月春光暖未曾。

开到杏花寒食近,年年风雨十三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陵阳镇陪随园老人望九华

岸曲桥横草树萋,书堂佛寺水东西。

溪亭日映阑干外,九十九峰影尽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