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登凌云台

愁思纷纷不易裁,凌云台上独裴回。

乱鸦背著斜阳去,寒雁带将秋色来。

破屋无烟空碎瓦,新坟经雨已苍苔。

天翻地覆亲曾见,信得昆明有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乱后登凌云台》由金代诗人田紫芝所作,通过描绘登临凌云台时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后社会景象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愁思纷纷不易裁,凌云台上独裴回”,开篇即以“愁思”二字点明主题,诗人独自在凌云台上徘徊,内心充满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此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愁绪比作难以裁剪的思绪,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沉重。

颔联“乱鸦背著斜阳去,寒雁带将秋色来”,进一步描绘了登台所见的凄凉景象。乱鸦在夕阳下飞离,寒雁则带来了秋天的色彩,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的氛围。乱鸦和寒雁的动态,象征着战乱带来的不安与变迁,而秋色的到来,则暗示了季节更替,时间的流逝。

颈联“破屋无烟空碎瓦,新坟经雨已苍苔”,通过描写破败的房屋和长满青苔的新坟,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破屋无烟,意味着居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新坟经雨,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哀伤。这两句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

尾联“天翻地覆亲曾见,信得昆明有劫灰”,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感受。昆明作为古代的皇家园林,其“有劫灰”意味着曾经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废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这一联既是对个人记忆的回顾,也是对整个社会变迁的感慨。

综上所述,《乱后登凌云台》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个人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战乱后社会景象的深切关注与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3)

田紫芝(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1191—1214。少孤,养于外家。年十三,赋《丽华引》,语意警绝,人谓李贺复生。资性颖悟,年二十,读经传子史几遍。与王万钟齐名。《金诗选》评其诗“气魄雄壮”(卷二)。《中州集》卷七录其诗三首。生平事迹见《中州集》卷七、元好问《续夷坚志》卷四《田德秀诗》

  • 字:德秀
  • 籍贯:沧州(今属河北)

相关古诗词

冥鸿亭下第后作

眼底功名一物无,飞扬跋扈竟何如。

青云岐路多辛苦,赖得皇家结网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春宵

风尖月细春犹浅,酒冷灯昏夜向深。

人在西轩愁不寐,十年间事总经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元氏桂轩为敏之赋

帘捲堂前桂子凉,一轩灯火夜初长。

月中春好元无价,天上风来别有香。

棠棣一家同映秀,词林百世继馀芳。

閒花野草空无数,掩尽人间独擅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村风雨图

秋风槭槭澹林晖,烟霭昏昏失翠微。

一段莼鲈江上兴,蓬窗岑寂梦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