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行

石粼粼,草斑斑,边城五月如秋寒。

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临大虏,旁有两人相对语,握手长叹泪如雨。

一人自言出门时,床头妻子牵衣啼。

桁上无襦釜无糜,君今早出何时归?

且复牴泪一慰之,投剑仰天自叹欷。

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

闻说派尖丁,复道散夷马。

已知饥寒弃原野,仓皇骨肉忍相舍。

一人欲语还嗫嚅,回头看有行人无。

一从互市不备胡,但备将军营内呼。

营内呼,何时已,君亦大从容,复欲念妻子。

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

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

丈夫生死会有时,恨不一死骄胡垒。

仓卒有语难具陈,不敢久立当通津。

夜来同望关山月,应照关前洒泪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冯琦的《燕然行》描绘了一幅边塞生活的艰辛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石粼粼、草斑斑的环境,刻画了五月边城的寒冷与荒凉,暗示戍边士兵的艰苦生活。"渺渺平沙几千里,天风吹暗燕然山",展现出辽阔的边疆和壮丽的山色,也寓含着戍卒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诗人聚焦于两个戍卒的对话,他们面对大敌,感叹离家之苦,妻子的牵挂和生活的艰难。"床头妻子牵衣啼",形象地表达了家庭的温情与战争的无情对比。他们虽然心有挂念,但仍坚守职责,"朝役镇城南,暮抵镇城下",展现了戍卒的忠诚与坚韧。

诗中反映了战时社会的动荡,物资匮乏,"桁上无襦釜无糜",士兵们在生死边缘挣扎,"奔走无小休,何暇问生死"。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抱有希望,期待早日结束战事,回归家园。

最后,诗人以"中夜归来且自喜,宁知明日复尔尔"表达戍卒们的复杂心情,既有暂时的欣慰,又有对未知未来的担忧。他们渴望一死报国,却因形势所迫,只能含泪而行,"恨不一死骄胡垒"。结尾处,他们默默无言,只愿在月光下相互慰藉,让人感受到边疆戍卒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燕然行》以深情的笔触,揭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戍卒们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73)

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见素业师南还二首(其一)

灞水遥伤别,燕山独送行。

弹珠元自误,抱玉竟谁明。

抚己虚疑梦,逢人怯问名。

报书稀不到,沾洒望神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见素业师南还二首(其二)

别离无复道,天地意如何。

愁入征云暮,心惊飞鸟过。

忧来千虑少,归去一身多。

行止皆无策,相宽一放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夜

天宇澄秋序,凉风夜色微。

为怜明月好,不掩白云扉。

远火孤村径,邻灯寒女机。

砧声欲愁绝,几处赋《无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操江张中丞二首(其一)

幕府前旌去,王程后命催。

六师同击楫,千队肃衔枚。

练甲含江动,雕戈挽日回。

莫将今日事,更待异时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