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馀言怀

荆扉栖息久,壮志未能摅。

昨被半通绶,新持三尺书。

虽然烦听讯,何足挠冲虚。

伺隙馀公局,开编入燕居。

敢希成大器,唯恐近污渠。

心欲平冤狱,情奚病猾胥。

贤门不多地,贱子幸投裾。

每得高文贶,翻嗟旧业疏。

自滋忘弃学,岂复怅离蔬。

若使华无实,宁为蔽芾樗。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和公馀言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理想抱负与现实处境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联“荆扉栖息久,壮志未能摅”描绘了诗人长期处于平凡的生活状态,内心充满壮志未酬的感慨。接着,“昨被半通绶,新持三尺书”两句,通过描述诗人获得官职与文书,暗示其人生境遇有所改变,但并未完全实现心中的理想。

“虽然烦听讯,何足挠冲虚”表明诗人虽在官场中忙碌,但内心保持淡泊名利的态度。“伺隙馀公局,开编入燕居”则展现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

“敢希成大器,唯恐近污渠”流露出诗人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渴望,同时警惕自己不被世俗所染。“心欲平冤狱,情奚病猾胥”表达了诗人希望公正执法,惩治邪恶的决心。“贤门不多地,贱子幸投裾”则体现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向往,以及自己能够得到他们指导的幸运。

最后,“每得高文贶,翻嗟旧业疏”说明诗人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叹自己过去学业的荒废。“自滋忘弃学,岂复怅离蔬”表达了诗人决心重新拾起学问,不再为过去的疏懒而遗憾。“若使华无实,宁为蔽芾樗”以树木比喻,强调了外在的华丽不如实质的有用,表达了诗人对真才实学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以及在官场与学术追求之间的平衡,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和访古

古人抱道重行志,未肯轻从碌碌居。

孟子历为侯国客,退之三上相君书。

心忘险阨高苏武,言极兴衰仰仲舒。

试问渭滨如不遇,直钩何日得生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五月到官七月八日始并得家问二

琐琐尘泥迹,悠悠远宦心。

一朝何喜甚,连客得家音。

义训通千里,人情贱万金。

斜阳复东望,依旧暮云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红文苋

色若栖文雉,圆如插绣幢。

春葩应有并,秋卉合无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江]韵

和董公肃十日菊二首(其一)

自是重阳过,重阳菊不迟。

幽芳始经宿,群好奈随时。

未减黄金蕊,何妨白玉卮。

赏花非赏节,衰谢直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