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

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

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

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

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

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

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

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仲春时节,刘大夏陪同祭祀先师于太学的庄严场景。诗中以“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开篇,表达了对天地间大道与神灵力量的敬畏之情。接着,“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两句,赞美了儒家经典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带来的长久福祉。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点明了皇帝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并在春季开始新的祭祀仪式。接下来的“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描绘了天空与学府的景象,斗转星移,学宫内学者们身着礼服,庄严肃穆。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通过炉烟缭绕和灯火通明的景象,展现了祭祀时的神圣氛围。随后,“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描述了音乐与香气的和谐,以及祭品的香气弥漫。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则描绘了舞蹈与音乐交织的场景,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皿)在舞动中显得更加辉煌。最后,“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表达了祭祀时的虔诚与敬畏,神灵仿佛在场,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庄重与平静。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描述了祭祀仪式中的具体环节,恭敬地献上三次酒爵,然后再次进入殿堂接受祝福。通过“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表现了学子们的赞颂声与玉佩的清脆响声,增添了仪式的庄重感。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松树的阴影随着月亮移动,人们在寒冷的霜中散去。最后,“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以远眺的视角结束,车马缓缓经过庙墙,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结束与人们对先师的敬仰之情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祭祀先师的盛大场面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陌上耕农

春风吹暖布新晴,远迩频闻击壤声。

为乐自忘终日倦,遗安应效古人耕。

更无世故来萦虑,只解农功是养生。

堪笑宦游江海客,几人勋业著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朝

夜色苍苍月渐西,千官待漏立金闺。

龙飞咫尺天颜近,虎拜从容佩响齐。

花迓宫袍云锦重,柳披春仗露梢低。

眼中并识文明治,东阁前头取次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早朝寄所知

漏残高阁月华低,曙色分来紫禁西。

帘捲香烟龙衮见,佩和仙乐鹭班齐。

陛头咫尺承天语,花底从容坐御堤。

遥忆故人何处是,楚天云树望中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湖山雅趣图为太仓张俞题

青山隐隐水悠悠,此日披图忆旧游。

远树云开湘浦晚,孤帆日落洞庭秋。

萍踪自昔随流转,华发谁今为国忧。

却笑薄才终恋阙,湖山雅趣付君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