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歌(其三)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我在这里垂钓了三十多年
常常在鱼竿尖端收获金色的鱼

注释

三十馀年:三十多年。
坐钓台:坐在钓鱼台上。
竿头:鱼竿的顶端。
往往:常常。
黄能:金色的鱼(可能指大鱼)。
锦麟:比喻珍贵的鱼或人才。
不遇:没有遇到(被赏识的机会)。
空劳力:白白地耗费力气。
收取:收拾。
丝纶:钓鱼线和鱼钩。
归去来:回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德诚的《拨棹歌》之三。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丰富,以下是对这段诗句的鉴赏。

"三十馀年坐钓台,竿头往往得黄能。"

这两句开篇即以自我经历为话题,诗人在描述自己三十多岁时常坐在钓台上钓鱼,竿头频繁地捕捉到名叫“黄能”的鱼。这里的“黄能”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鱼类,也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名字,用以增添诗歌的意象和趣味性。

"锦麟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锦麟不遇”暗示自己与成功或理想中美好事物的渴望无缘,尽管投入了大量努力,但终究是一场空忙。最后,“收取丝纶归去来”则表达了一种放下、归隐的心态,诗人可能是在用“收取丝纶”比喻着结束一段生活或事业,将那些细碎的经历和感受收拾起来,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离开过去,走向新的未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成功与归宿的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0)

德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拨棹歌(其四)

一叶虚舟一副竿,了然无事坐烟滩。

忘得丧,任悲欢,却教人唤有多端。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五)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生涯。

抛岁月,卧烟霞,在处江山便是家。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六)

愚人未识主人公,终日孜孜恨不同。

到彼岸,出樊笼,元来祇是旧时翁。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拨棹歌(其七)

有一鱼兮日溯洄,混虚包纳信奇哉。

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