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

芙蕖耐夏复宜秋,一种今年便满沟。

南荡东陂无此物,但随深浅见游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荷花既耐夏天又适宜秋天,今年这种花已经开满了整个沟渠。
在南边的池塘和东边的山坡上都没有这样的花,只能随着水的深浅看到游动的小鱼。

注释

芙蕖:荷花。
耐:能忍受,适应。
复:又。
宜:适宜。
秋:秋天。
便:就。
满:充满。
沟:沟渠。
南荡:南边的池塘。
东陂:东边的山坡。
无:没有。
此物:这种花。
但:只。
随:随着。
深浅:水的深浅。
见:看见。
游鯈:游动的小鱼,这里指鱼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芙蕖(莲藕)生长环境的观察和感慨。诗中"芙蕖耐夏复宜秋,一种今年便满沟"表明芙蕖在炎热的夏季依然能够茁壮成长,而到了秋天则更加繁盛,甚至能够充满整个水沟。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示了芙蕖生命力强和生长迅速。

接着"南荡东陂无此物,但随深浅见游鲫"则描绘了诗人在不同的湖泊(南荡)和田野(东陂)中寻找芙蕖的场景,而这些地方都没有这种植物存在。最后一句"但随深浅见游鲫"表达了即便如此,依然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这也许是在暗示虽然不及芙蕖那样引人注目,但自然界的每一样生物和景象都有其独特之美。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芙蕖生长环境的细腻观察,也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欣赏自然中普普通通事物之美的哲思。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花下

花下一壶酒,定将谁举杯。

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苏州道中顺风

北风一夕阻东舟,清早飞帆落虎丘。

运数本来无得丧,人生万事不须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苏秦

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證圣寺杏接梅花未开

红蕊曾游此地来,青青今见数枝梅。

只应尚有娇春意,不肯凌寒取次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