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循义对张敬亭先生的悼念之作。诗中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张敬亭先生辞官归隐后的情景,以及其逝世后留下的精神遗产。
首句“白发中丞谢病归”,点明张敬亭先生因病辞官,归隐田园,白发苍苍的形象,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落寞。接着,“法星黯已向南微”一句,以“法星”比喻张敬亭先生的官职和地位,暗示其归隐后的淡泊与平静,同时也暗含着一丝哀伤,因为“黯”字传达出光线减弱、生机消逝的意味。
“精灵复作山河气,遗事犹争星日辉”两句,赞美张敬亭先生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事迹如同山河之气、星日之辉,永存人间,影响深远。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张敬亭先生的精神比作永恒的自然景观和光辉,强调其影响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宪寺不传开府节,苍宫长护敬亭扉”则表达了对张敬亭先生的尊敬与怀念。宪寺,即朝廷的官署,此处指张敬亭先生曾任职的地方;开府节,古代官员的特殊权力标志;苍宫,泛指庄严的庙宇或宫殿。这两句意在说明张敬亭先生虽然离开了官场,但其精神与功绩将被永远铭记,如同守护他的庙宇一样,得到后人的敬仰与传承。
最后,“我来再拜先生墓,肃肃寒风自拂衣”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敬亭先生的敬仰之情。诗人亲自来到先生的墓前,虔诚地拜祭,即使是在寒冷的风中,也感到一种肃穆与庄重,仿佛先生的精神仍在引领着自己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张敬亭先生高尚人格和深远影响的深切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先贤的崇高敬意和对美好品德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