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咏柳,哀辽左也》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李岳瑞所作,以柳树为题,寓含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哀思。
“玉笛声里搅絮飞”,开篇即以玉笛之声渲染出一种哀婉的氛围,仿佛在笛声中,柳絮被搅动,飘散开来,预示着离别与变迁的开始。这里将自然景象与情感巧妙结合,笛声与絮飞,既描绘了视觉画面,又触动了听觉感受,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悠远的意境。
“飘零金缕旧宫衣”,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飘零之态,如同昔日辉煌的宫衣,如今却随风飘零,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金缕象征着华丽与富贵,旧宫衣则代表了往昔的荣华与荣耀,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无奈。
“绿云无限好腰支”,赞美柳树的美丽,将其比作“绿云”,形象地描绘了其茂盛的姿态。然而,“无限好”之后紧跟着“腰支”,似乎在暗示美虽短暂,却令人难忘。这不仅是对柳树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攀折任从行客手,凄凉忍话少年时”,这两句充满了深意。诗人以柳树为对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留恋。行客攀折柳枝,既是自然现象,也是人类行为的象征,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在这种怀念中,也蕴含着一种凄凉与无奈,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逆转,美好的记忆只能成为心中的一抹哀愁。
“又随风去落天涯”,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柳树随风飘落,最终远离故乡,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命运,或是对辽左(指东北地区)的哀悼与思念。天涯二字,不仅描绘了空间上的遥远,更寓意着心灵上的孤独与漂泊。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柳树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