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其二)似鹿石

林中有奇石,髣髴兽潜行。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树林中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仿佛有野兽在悄悄行走。
它乍看像是依偎在岩石上的桂花,又似乎在吃着野外的苔藓。
青苔茂盛,绿色的藓类映衬着它,斑点状的紫色苔藓生长其上。
如果不是为了被束缚的人观赏,何必如此精心装饰,就像解下束缚的冠冕。

注释

奇石:奇特的石头。
髣髴:仿佛。
兽潜行:野兽悄悄行走。
依岩桂:依偎在岩石上的桂花。
食野苹:吃野外的苔藓。
茸长:青苔茂盛。
绿藓:绿色的藓类。
斑细:斑点状。
紫苔:紫色苔藓。
见羁者:被束缚的人。
何劳:何必。
顿缨:解下束缚的冠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奇特石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林中有奇石,髣髴兽潜行。” 这两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深邃的森林之中,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吸引了诗人的注意,而“髣髳兽潜行”则营造出一种神秘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乍似依岩桂,還疑食野苹。” 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石头与周遭自然景物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之美的赞叹和不确定性的探索。

“茸長綠藓映,斑細紫苔生。” 这两句则更深入地描绘了石头表面的细节,如同一幅精细的山水画,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上面长满青苔和细腻苔生的质感。

最后,“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表达了对于那些未能真正领悟自然之美的人的无奈,以及对自己可能过度强调某些事物的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林中奇石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其一)钓台

我有严湍思,怀人访故台。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倒影含清沚,凝阴长碧苔。

飞泉信可挹,幽客未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

昔人思避世,惟恐不深幽。

禽庆潜名岳,鸱夷漾钓舟。

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

不似寻山者,忘家恣远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书楼晴望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

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

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