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著作往鄂州谕南使

大化均天施,黄图象岳宁。

宣风依日月,发号布雷霆。

貔虎严分镇,鹓鸾蔚在廷。

芝茎联孔庙,蓂叶茂尧庭。

珠米圆圆白,楼桑个个青。

讴吟兴陇亩,游衍及郊坰。

楚俗那三户,滇童信六经。

已知含煦育,复此仰仪刑。

使得皇华美,歌应湛露听。

赐衣裁锦段,官酝应瑶瓶。

上国崇怀服,熙朝尚德馨。

鱼书閒粉蠹,鸡卜枉轺星。

鄂渚翔鹦鹉,燕台念鹡鸰。

归途回四牡,枫树失江汀。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的《送文著作往鄂州谕南使》。诗中描绘了皇帝对南方使者的重视与关怀,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宏大愿景。

首句“大化均天施”开篇即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治国理念,意指通过广泛的改革和政策实施,实现天下的和谐与统一。接着“黄图象岳宁”则以山岳之稳重象征国家的稳固与安宁,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待。

“宣风依日月,发号布雷霆”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日月与雷电来比喻皇帝的权威与命令的威力,强调了君主的神圣地位和其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

“貔虎严分镇,鹓鸾蔚在廷”描绘了军队的严整和朝廷官员的群集,体现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政治秩序的稳固。

“芝茎联孔庙,蓂叶茂尧庭”则以古代圣贤孔子和唐尧的庙宇和庭院为喻,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尊崇和对道德教化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珠米圆圆白,楼桑个个青”描绘了粮食的丰饶和树木的繁茂,象征着国家的富足与繁荣。

“讴吟兴陇亩,游衍及郊坰”表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疆域的广阔与稳定。

“楚俗那三户,滇童信六经”则以楚地和滇地为例,强调了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最偏远的地方也能接受到儒家经典的教育。

“已知含煦育,复此仰仪刑”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认同和对君主的敬仰,认为国家的治理如同春日的温暖,滋养万物。

“使得皇华美,歌应湛露听”则预祝使者旅途顺利,国家的繁荣景象如同清晨的露水般清新美好,值得人们歌颂。

“赐衣裁锦段,官酝应瑶瓶”描述了皇帝对使者的恩赐,锦衣和美酒象征着皇家的慷慨与豪迈。

“上国崇怀服,熙朝尚德馨”表达了对国家礼仪和道德风尚的高度赞扬,认为国家的繁荣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精神的高尚。

“鱼书閒粉蠹,鸡卜枉轺星”则以古代通信方式和占卜为例,说明了国家对信息传递和决策的重视。

最后,“鄂渚翔鹦鹉,燕台念鹡鸰”以鹦鹉和鹡鸰的飞翔为喻,表达了对使者的关怀和对国家和平稳定的祝愿。

“归途回四牡,枫树失江汀”则是对使者归途的祝福,希望他们平安归来,国家的江边不再有离别的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元代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的远见卓识,以及对文化、教育、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深刻关注。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送王眉叟真人

秋晖上寒竹,白鹤立苍苔。

石洞松花落,云房涧水来。

弹琴翻道曲,捣药应猿哀。

别浦回船急,孤山看早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伯长内翰与继学内翰联句赋画松诗清壮伟丽备体诸家祖常实不能及后尘也仍作诗美之焉

吴绢冰丝白,秦封石发青。

沐华浮鹤露,戢景蔽鹑星。

刻画风云状,雕镵鸟兽形。

哦诗铿玉署,集句灿珠经。

烨烨舒光气,沈沈逐杳冥。

离歌三叠唱,凯奏万铙听。

肃穆官师位,雍容乐舞庭。

江花春艳艳,山竹雪亭亭。

自笑如尘俗,怀惭似酒醒。

无因题琥珀,有去对鵁鶄。

形式: 排律

春寒

春寒犊子瘦,谁与念农耕。

地底多生暖,天边正要晴。

落梅栖雪晕,裂竹见风声。

为问催花鸟,如何得使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谒告书怀

先子桐乡地,年来忆旧游。

山春花竞发,沙晚水閒流。

石屋青霞夜,藤床碧树秋。

防身龙具在,强欲问吴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