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化国熙熙日自迟,棠阴无讼草含滋。
何人剩伐南山石,大刻详书德政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首句"化国熙熙日自迟",通过"熙熙"一词,传达出国家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时间仿佛也变得缓慢而悠长。"棠阴无讼草含滋"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和谐,法庭上没有争执,棠树下的阴影下草木茂盛,生机盎然。
后两句"何人剩伐南山石,大刻详书德政碑"则转向对官员的赞美,询问是谁还去南山采集石材,要精心雕刻一块详细的德政碑,以表彰这位师相陈大观的政绩。这表达了诗人对贤能官员的敬仰,以及对良好政治局面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颂扬了社会的繁荣安定,又体现了对清廉有为官员的赞扬,具有鲜明的儒家理想和时代背景。
不详
频年秋稔谷相因,八郡恩波著处匀。
长乐城中家几万,家家生子总名陈。
地总全闽控百蛮,政成治最二年间。
五千里见耕桑盛,百万人欣日月閒。
腥风吹海向来惊,玉帐分弓射怒鲸。
千里妖氛都镜净,商船载月夜深行。
谁人彩斲渭川村,有节轮囷秋竹根。
割我便便春昼睡,乞君栩栩梦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