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是明代诗人黎延祖所作,通过诗句表达对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的感慨与敬意。
首联“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以古道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怀念,仿佛在说:在今天的道路上,又有谁能够像古人一样留下深刻的足迹?碑阴硕友,即碑文旁的挚友,这里借指陈伯玑先生,他铭记着先人的事迹,如同碑石上的文字,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颔联“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进一步阐述了陈伯玑先生对历史人物的重视与传承。陈实和扬雄都是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陈实生前被重视,其事迹得以流传;而扬雄虽已去世,但其著作仍被后人传颂。陈伯玑先生通过选刻忠悯遗诗,延续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与事迹,使得他们的故事得以在后世流传。
颈联“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人物的“恨魄”和“吟魂”赋予情感,想象它们随着南诏的鸟儿飞翔,慰藉着北邙山的烟雾。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对他们精神永存的希望。
尾联“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则以自然界的鸟类——鸺鹠和黄鹂为例,说明即使它们对历史人物的感激之情也无法改变现实。四壁无藏,暗示着历史人物的遗作或事迹可能难以得到妥善保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缅怀,表达了对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这一行为的赞赏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精神与事迹传承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