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

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

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是明代诗人黎延祖所作,通过诗句表达对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的感慨与敬意。

首联“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以古道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怀念,仿佛在说:在今天的道路上,又有谁能够像古人一样留下深刻的足迹?碑阴硕友,即碑文旁的挚友,这里借指陈伯玑先生,他铭记着先人的事迹,如同碑石上的文字,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颔联“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进一步阐述了陈伯玑先生对历史人物的重视与传承。陈实和扬雄都是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陈实生前被重视,其事迹得以流传;而扬雄虽已去世,但其著作仍被后人传颂。陈伯玑先生通过选刻忠悯遗诗,延续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与事迹,使得他们的故事得以在后世流传。

颈联“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人物的“恨魄”和“吟魂”赋予情感,想象它们随着南诏的鸟儿飞翔,慰藉着北邙山的烟雾。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对他们精神永存的希望。

尾联“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则以自然界的鸟类——鸺鹠和黄鹂为例,说明即使它们对历史人物的感激之情也无法改变现实。四壁无藏,暗示着历史人物的遗作或事迹可能难以得到妥善保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缅怀,表达了对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这一行为的赞赏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精神与事迹传承的思考与感慨。

收录诗词(42)

黎延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徐巨源先生书却寄

持书涕湿却难开,莫道先生天下才。

鱼树鸟泉知去处,松云人路想归来。

死生交至存今日,痛哭又成独上台。

犹许故人为立传,不曾索米向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得陈士业先生书却寄

十年瞻望虎头城,剑气狼烟暝未明。

父党犹存能问讯,江西不远却难行。

开书泪满高僧衲,频梦怜深孺子情。

遥想旧时梁下榻,悲凉相对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得陈元水先生书却寄

十年音问尚茫茫,惊鹤遥传在建阳。

忽见虎头城有信,因悲马革事重伤。

循陔瞻望嗟何及,履石存心忆每狂。

闻道家山憔悴尽,须眉争似旧时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秋羊城怀故山

闷客恹恹村梦数,听残画角每凭楼。

山中何处白云满,濠泮依然绿水流。

寂寞久淹芳草地,衰迟懒过御梨秋。

故园橘柚空相待,好月谁看最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