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满眼烟霞与宅连,义高孝弟代相传。
彤庭召对曾承诏,内府颁书特奉宣。
学古一门遵法度,礼宾群仆尽精贤。
竺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风恣饮筵。
乘兴访僧因挂褐,傍秋买鹤不争钱。
半空山色长供望,彻晓清泉缓醒眠。
残暑就溪开敞槛,晚凉观稼入平川。
神仙药术亲留写,朝达诗牌自把悬。
携手漫思为好伴,此身方恨未归田。
忆君几度西南望,遥想情风寄一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场景和深厚的情感联系。从“满眼烟霞与宅连”开始,诗人就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家风氛围,强调了家族中的美德传承。接下来的“彤庭召对曾承诏,内府颁书特奉宣”,则是展示了一种尊贵而正式的场合,这里的“彤庭”指的是朝廷,“承诏”、“奉宣”都是官府中事务处理的严肃性。
诗人接着写到“学古一门遵法度,礼宾群仆尽精贤”,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以及对待宾客的周全考虑。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出一个家庭或集体的高标准要求。
“竺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风恣饮筵”则是一幅闲适生活的画面,月夜中邀朋侪弹奏琴瑟,或是在春日里与人共享美酒佳肴。这些细节都透露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他对艺术的喜爱。
“乘兴访僧因挂褐,傍秋买鹤不争钱”则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寄托和超脱世俗的愿望。其中,“挂褐”指的是出家为僧,而“傍秋买鹤不争钱”则表明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
接下来的“半空山色长供望,彻晓清泉缓醒眠”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在半空中远眺山色的同时,也享受着清晨泉水带来的宁静。
“残暑就溪开敞槛,晚凉观稼入平川”则是到了季节更迭,夏日的热气逐渐消退,而诗人在溪边开启门扉,去欣赏庄稼成熟的情景。这里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的旺盛。
“神仙药术亲留写,朝达诗牌自把悬”则是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对医学有深入研究,还擅长于书法,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最后,“携手漫思为好伴,此身方恨未归田。忆君几度西南望,遥想情风寄一篇”,诗人表达了对亲密伙伴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还未能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遗憾。同时,他也在向远方所思之人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和风骨。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一个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其中融合了诗人的个人品质、家族美德、文化修养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精心刻画,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在世为仙须有分,不须素食持斋。
寸丝不著挂形骸。蓑衣为伴侣,箬笠作家怀。
行满三千上界,奉敕宣至金台。传言问汝有何哉。
人生长富贵,阴骘种将来。
百尺云岩佛阁前,晚钟疏叶思悠然。
岸边酌酒和清露,石上题诗染翠烟。
半岭泉鸣通古涧,数峰秋尽隔寒川。
西风似欲吹人起,去逐骑鲸汗漫仙。
十年去国真悠悠,祇今便可行归休。
平生意气羞牛后,去踏金鳌顶上游。
欲说賨城好,先誇方物妍。
金羹收稻后,红腊落梅前。
照座梨偏紫,堆盘荔更鲜。
雪縢尤异产,应不数花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