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洮石砚》由金代诗人冯延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洮石砚的独特魅力与文人雅士的内心世界。
首句“鹦鹉洲前抱石归”,以鹦鹉洲为背景,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鹦鹉洲,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象征着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仿佛亲自经历了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的过程,将一块石头带回家,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携带,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与感悟。
次句“琢来犹自带清辉”,进一步揭示了洮石砚的珍贵之处。经过精心雕琢的洮石砚,即便在未使用之时,也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仅来自其材质的天然之美,更蕴含着匠人心血与艺术的精粹。洮石砚的“清辉”象征着高洁、纯净与智慧的光辉,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精神境界的体现。
后两句“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将洮石砚置于文人的书斋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芸窗,即书斋,是文人修身养性、创作诗文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洮石砚成为了陪伴文人度过漫长时光的伴侣。诗人独坐窗前,凝视着窗外的玄云,云雾缭绕间透露出淡淡的绿色,仿佛是洮石砚的清辉在云层中显现,寓意深远,引人遐想。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洮石砚的美学价值,更寄托了诗人对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洮石砚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自然之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冯延登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文人情怀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