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舒国公三首(其一)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过去的踪迹难以追寻到天柱山的源头,
我年事已高,错误地期待着明君的恩典。

注释

陈迹:过去的遗迹或踪迹。
天柱源:天柱山的源头,可能指隐居之地。
疏封:疏远的封赏或恩典。
投老:到了老年。
误明恩:错误地期待着明智君主的恩惠。
国人:全国人民。
识:知道。
公归处:您的归隐之处。
杨柳:象征离别和怀念的植物。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摇曳的声音。
白下门:古代南京的别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豪放派风格。诗中“陈迹难寻天柱源”表现了对古人遗迹的向往和探求之情,而“疏封投老误明恩”则透露出作者对于功业成就与个人恩宠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慨。接下来的“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隐退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的意境。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王安石在此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遗迹的尊崇和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个人的情感态度,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个人境遇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荷花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被召作

荣禄嗟何及,明恩愧未酬。

欲寻西掖路,更上北山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诸葛武侯

恸哭杨颙为一言,馀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读开成事

奸罔纷纷不为明,有心天下共无成。

空令执笔螭头者,日记君臣口舌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