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百字令·自题七十五岁小像》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以自画像为题材,抒发了对人生、岁月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开篇“头颅如此”,诗人以自嘲的口吻,直面自己的衰老之态,将头颅作为衰老的象征,既真实又不失幽默。接下来,“幸本来面目,差能依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保持真我、不被岁月侵蚀的渴望与努力,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
“故我今吾形问影,媚骨几时消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我”与“影”的对话,探讨了自我与外界、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在追求真我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客路栖皇,僧邻拣买,猿鹤窥空臼”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逸自得的生活场景,寓言般的语言中蕴含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
“江湖满地,水乡仍傍云岫”则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以江湖、水乡、云岫等意象,象征人生的广阔与无尽,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有涯生遣何凭,庄严七宝,倾倒修楼手”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以及对追求永恒价值的困惑与探索。诗人似乎在追问,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到超越物质与形式的真正意义。
“举似苏辛羌柳派,鱼掌两难兼有”引用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羌、柳的风格,表达了对不同艺术流派的欣赏与借鉴,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与尝试。
“梦境迷离,神山缥缈,风受来舟否”则将思绪引向更为深远的层面,通过梦境与神山的意象,探讨了现实与幻想、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界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
最后,“碧窗凌乱,夕阳红恋衰草”以黄昏时分的景象收尾,既是对一天结束的写照,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碧窗的凌乱与夕阳的温柔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与反思,以及对人生、自然、艺术、时间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