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婆罗门令·舟行寄鲍若洲》由清代诗人顾光旭所作,描绘了舟行途中对江南景色的深切怀念与感慨。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开篇“夜来认、是江南岸。朝来认、不是江南岸。”以昼夜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江南美景的追寻。夜晚,诗人仿佛在梦中辨认出那熟悉的江南岸边,而清晨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在异乡,这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接着,“却又东风,吹过雨、莺花乱。”东风带来江南特有的湿润与生机,雨中的莺歌燕舞,渲染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但同时也暗示着离愁别绪。东风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吹散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使他更加渴望回到那个充满温暖与生机的地方。
“风过也,流水无人管。蒲帆织,乡思澹。”风吹过,流水自流,似乎无人在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然。蒲帆编织,或许是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具体的物象表达出来,使得乡愁更加具体而深刻。
“柳花深、沙外鸥相唤。”柳花深处,鸥鸟相鸣,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鸥鸟的呼唤,或许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也可能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乡愁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殷勤劝客停双桨,只一望、是山远天远。”诗人深情地邀请友人停下船桨,只为了眺望远方的山水,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渴望。山远天远,既指实际的距离,也象征着心灵上的距离,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草堂回首,猿鹤交怨。”草堂是诗人想象中的归宿,猿鹤的哀怨,可能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芳草绵绵,不断射鸭春江暖。”芳草连绵,春江温暖,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图,与开头形成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满地芦芽短。”芦苇新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舟行途中的情感波动,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