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六)

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

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

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

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首联“半榻山中閟白云,孤儿何处仰遗芬”描绘了诸葛亮隐居隆中,如同山中的白云一般,遗世独立,其英名如同孤儿仰望先人留下的芬芳,表达了对诸葛亮超凡脱俗人格的敬仰。

颔联“蜀西几堕啼鹃泪,冀北空随市骏群”运用了典故,以啼鹃象征哀伤,以市骏比喻人才的流失。蜀地西边,诸葛亮曾为国捐躯,使得蜀地失去了这位贤臣的庇护,犹如啼鹃之泪;而冀北之地,人才济济,却只能空自跟随,没有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引领,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对人才凋零的忧虑。

颈联“明志未能光往烈,鞠躬无术愧前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实现远大志向的遗憾,以及在面对前人的教诲时感到惭愧的心情。诗人反思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未能如诸葛亮般光芒四射,内心充满自责。

尾联“尘途扰扰成何事,日把生绡对落曛”则是对现实的感慨。在纷扰的尘世间,每日忙碌奔波,却不知所获为何。诗人选择在夕阳下对着生绢(画布)沉思,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也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高尚人格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诗人自身的反省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乙酉元日(其一)

帝苑重看岁事新,衰迟犹自滥朝绅。

五更鱼钥千门炬,九陌鸾镳十丈尘。

伯玉自怜侵化境,长沮相问笑遗津。

神桃粉荔逢年换,旅食悠悠愧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酉元日(其二)

春风五见上林花,回首沧洲岁月赊。

手植杉松今拱抱,心怜蒲柳日颓斜。

求羊何处寻三径,庄惠无须办五车。

幸有春衣堪日典,朝回先过酒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乙酉元日(其三)

今年喜色倍寻常,尊酒天涯对季方。

自撷寒花随剑佩,何如春草梦池塘。

饫闻闾井多新语,醉认长安作故乡。

海上云窝无恙在,相携归去好徜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乙酉元日(其四)

浮踪回忆十年前,此日褒城驻客軿。

泪下鸣猿心自壮,情钟舐犊恨难蠲。

余生奔走孤怀结,薄禄牵缠万事迁。

漫把一杯酬旅节,风摇庭树意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