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山村

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

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

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旁山村的独特魅力。诗人以“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开篇,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宁静生活的向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接着,“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疏朗的树林与简朴的茅屋相映成趣,深邃的翠竹掩映着朴素的柴门,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村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居住其中的人们过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的生动景象。山路蜿蜒,鸟鸣声声,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而“渔梁涧水喧”,则通过溪流的潺潺声,展现了山村生活的另一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渔耕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片看似偏远之地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风景虽处于瘴烟之地,却能让人感受到如同家乡一般的温馨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旁山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乐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桥晚泊

系缆石桥驿,江风生暮寒。

故乡杳何处,春水月漫漫。

连岸竹交荫,塞空峰乱攒。

家人岂知此,祗是向南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龙岩洞

春晴小江岸,竹里暂停舟。

忽睹一峰异,下寻双洞幽。

龙藏云不散,仙去灶还留。

孤兴无人识,匆匆感触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泊戎墟

又向蛮墟泊,孤舟几往还。

谁知我名姓,空习此江山。

镫火海商集,棹歌渔父闲。

幽居归未得,坐惜鬓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石白水归湘潭

年少楚南客,双亲犹在堂。

远游虽失计,难得是还乡。

过陡山连岳,分流水入湘。

心知北归路,相送意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