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鸟篇

有鸟生炎海,飞鸣历中洲。

似鵩形不祥,况乃恶声如鸺鹠。

朝鸣但䀨耳,暮鸣增人忧。

霜凝日落百草死,更闻此鸟鸣啾啾。

纵横四野间,历乱呼其俦。

嗟汝身虽微,厉欲凌九州。

老鹤知时寒,低飞尚垂头。

汝独声呀呀,妄语丛愆尤。

道傍苍应应秋始习,一击不中为尔羞。

居然声气彻阆苑,造作百怪无时休。

百鸟奔春阳,汝独凛凛催穷秋。

成形受气安可化,汝谁有口不自由。

周公诛妖鸟,遗教不可求。

千年遗孽死不尽,坐令日月惨黩、天地为悲愁。

我欲请王母,天网忽下收。

东海求凤凰,西山鸾鹫鸣相酬。

翛然六合间,众声和且稠。

此鸟闻之大恨死,馀者惊窜,一日卷舌尽入喉。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妖鸟篇》,作者是清代诗人陶邵学。诗中以一只生于炎海的怪鸟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的不祥特征和恶劣叫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鸟儿比作能引发忧虑和灾祸的存在,其叫声在凄凉的秋日里尤为刺耳,试图凌驾于其他鸟类之上。然而,它虽然嚣张,却如同无知的厉鬼,无法逃脱自然法则和道德约束。

诗人借老鹤的明智与自我克制,讽刺了妖鸟的妄自尊大。他感叹这只鸟的叫声虽响彻云霄,却只能引来嘲笑和羞辱,象征着其行为的荒谬和后果的悲惨。诗人还提及周公的故事,暗示对妖鸟这类邪恶之物的古老警告,但它们仍不断滋生,给天地带来哀愁。

最后,诗人期盼通过神迹或自然的力量,如王母的天网和凤鸾的呼应,来终结这妖鸟的嚣张。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违背自然和谐的异类的批判,以及对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6)

陶邵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孤云

一片孤云出岫微,空中蔼蔼惜馀辉。

九原可作吾谁与,万事相看昨已非。

家擅雕龙新学贵,市无屠狗故人稀。

年来世态堪惊绝,岂独平生叹志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戊戌岁杪感杯

三更欹枕不成梦,爆竹声中春已回。

此后年华消鲁酒,从前诗卷付秦灰。

云龙北阙看人去,雾豹南山许我来。

薄薄田园幸无恙,愁怀聊对烛花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舟中望罗浮

上不见到惠州,下不见到广州。彼何山哉罗与浮。

吾闻罗浮之山,古称第七洞天三十一福地,葛洪于此神仙求。

神仙羽化衣亦化,洞中胡蝶盈千头。

又闻赵师雄,天寒日暮山中留。

淡装素服见彼美化身,果是梅精不二山合离风雨会,四百馀峰奇景难具搜。

通人畸士绝罕至,大苏以外空千秋。

吾今忝为罗浮长,此福谅自前生修。

不然浮沈宦海岁十稔,敢望名山境内为诸侯。

山中梅花正透发,可惜匆匆未暇开心眸。

忽如山灵招手语,今者不乐逝者休。

簿书兀兀事鞅掌,物外那得閒身抽。

吾狂掉头固弗信,一官未必如累囚。

平生足迹半天下,岂其兹山咫尺悭敖游。

但蕲从公黾勉政多暇,四方无事民无偷。

就难竟著谢公屐,亦宜轻舁占城兜。

摩崖大书勒文字,往来毋作名山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晨往惠州

卅里趱程兼,晨征为避炎。

草花明锦绣,竹露洒帷幨。

渡水行沙觜,穿山见塔尖。

人家城阙外,日影乍平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