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逐妇二首(其二)

屋头桑子红纂纂,一双饮啄桑阴煖。

绣颈斑斑相颉颃,此时不道恩情短。

春云淡荡生朝阴,尔雄聒聒啼高林。

岂意相呼即相逐,可怜同宿不同心。

嗟尔孤雌向何处,裴回□忍他枝去。

早识长情不见疑,托巢栖傍朝阳树。

桑叶阴阴日当午,桑下声声鸠逐妇。

喜即相呼怒即离,轻薄恩情付晴雨。

恨尔不见双鸳鸯,一双头白在回塘。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斑鸠与雌鸠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鸟类间微妙的互动与情感纠葛。

首句“屋头桑子红纂纂”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屋檐下的桑葚果实累累,色彩鲜艳。接着,“一双饮啄桑阴煖”描述了两只斑鸠在温暖的桑荫下觅食饮水的情景,营造出和谐宁静的画面。然而,随后的“绣颈斑斑相颉颃”转折,暗示了斑鸠之间存在着竞争或争夺的行为,为后续的情感变化埋下了伏笔。

“此时不道恩情短”表达了对斑鸠之间短暂恩情的感慨,紧接着“春云淡荡生朝阴,尔雄聒聒啼高林”描绘了雄斑鸠在清晨的云雾中高声鸣叫的场景,似乎在呼唤伴侣,但并未得到回应。这反映了斑鸠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岂意相呼即相逐,可怜同宿不同心”进一步揭示了斑鸠之间情感的矛盾,即使在同一巢穴中过夜,它们的心却并不相通,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共鸣。这种情感的疏离和矛盾,是诗中斑鸠形象的重要特征。

“嗟尔孤雌向何处,裴回忍他枝去”表达了对雌斑鸠孤独处境的同情,它在寻找新的栖息地,犹豫不决。而“早识长情不见疑,托巢栖傍朝阳树”则建议雌斑鸠如果早些认识到忠诚的重要性,就不会有现在的困扰,可以安心依托一棵朝阳的树生活。

最后,“桑叶阴阴日当午,桑下声声鸠逐妇”描绘了另一幅画面,斑鸠在炎热的中午追逐雌斑鸠,显示出它们之间情感的不稳定和易变。而“喜即相呼怒即离,轻薄恩情付晴雨”则总结了斑鸠情感的多变性,如同天气一样难以预测,恩情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斑鸠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复杂情感,也隐喻了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通过斑鸠的形象,诗人探讨了忠诚、理解、信任以及情感的稳定性等主题,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深思。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衔泥燕

衔泥燕,尾毵毵。

昨日衔泥在城北,今日衔泥在城南。

城南华屋故巢改,城北故巢无复在。

裴回不敢离旧栖,主翁一别何时归。

形式: 乐府曲辞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白,君马在德臣马力。

华山之阳春草长,臣今矍铄马力强。

不愿相遇王良与伯乐,但愿老归田子方。

形式: 乐府曲辞

题猫捕雀图

强之食,弱之肉,飞者安知行者逐。

纷纷眼底人猫多,雀兮雀兮可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古乐府

妾有青铜镜,置君白玉台。

无盐与西子,都入此中来。

郎采芙蓉花,侬采芙蓉叶。

叶绿比郎衣,花红似侬颊。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