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至节后同诸兄入市归有感

七十衰翁入市归,感今怀昔泪沾衣。

人稀旧识居犹是,俗竞新华质已非。

九府泉悭谁改作,五材兵去孰防微。

西山不属银绯客,只合高歌咏采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一位年迈的老人从市场归来,感慨今昔,泪水打湿了衣裳。
人烟稀少,熟悉的旧友依旧居住,但世俗的新气象已与往日大不相同。
各地的泉水不再清澈,无人能改变这现状,武器装备的更新,又有谁能防范潜在的危机。
西山不属于那些身着官服的人,他们只适合高歌吟咏《采薇》这样的田园诗篇。

注释

七十:指年纪很大的人。
衰翁:老态龙钟的老人。
市:市场。
归:回来。
感今怀昔:感慨现在,怀念过去。
人稀:人烟稀少。
旧识:旧相识。
居:居住。
犹是:依旧。
俗竞新:世俗的新气象。
九府:古代九州或指各地。
泉悭:泉水匮乏。
谁改作:谁能改变。
五材兵:各种兵器。
防微:防范细微的危险。
西山:泛指远方的山。
银绯客:身着官服的人。
只合:只应。
咏采薇:吟咏《采薇》(古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宰的作品,通过诗人七十岁高龄再次进入市场街头的亲身体验,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感慨和对现实变迁的深刻感受。

"七十衰翁入市归,感今怀昔泪沾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迈重返市集的情景,以及他对于现在与过去之间巨大差异所产生的哀伤之情。这里的“衰翁”指的是七十岁的老者,通过这样的自称,诗人强调了自己的高龄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体验。

"人稀旧识居犹是,俗竞新华质已非。"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现实:熟悉的人越来越少,曾经的旧交大多已经不在,而那些依然存在的事物也早已换了一副面貌。这反映出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巨大影响。

"九府泉悭谁改作,五材兵去孰防微。" 这两句似乎是在探讨历史的变迁与战争的残酷。九府泉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水源或地方,而“谁改作”则表达了对过去事物改变无常的感慨;五材兵去,意味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以及对于安全防卫的迷茫。

"西山不属银绯客, 只合高歌咏采薇。"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面对世事变迁,不再纠缠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选择高声歌唱,与自然和谐共处,去采摘野生的薇菜,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寄情自然的心境。

收录诗词(535)

刘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仲玉和前诗见赠因再用韵

官仓出粟遍东西,多谢朱公念隐微。

但觉闾阎犹菜色,不知园囿已花飞。

当年国论无同异,此日民言有是非。

天上鸳鸿方刷羽,海边鸥鹭已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用韵戏答陈仲思

一读新诗一解颜,天孙机杼锦斓斑。

致师自昔能无语,瞥眼君宜付等闲。

风定波涛收万壑,云归紫翠出千山。

论交早岁今华发,少有猜疑愧两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二)

道自周衰说异同,眼明伊洛振遗风。

过人高行非难事,入圣微言本大公。

道在鬼神常共在,术穷天地本无穷。

三才并处君知否,不尔何裨造化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韵谢张持甫过访二首(其一)

瓮牖篝灯一笑同,地炉烧火愧家风。

论财以义轻浮俗,论道归儒识至公。

行异于时方易沮,理趋于数要深穷。

老来狂斐君无诮,他石犹堪付玉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