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沈尹默对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赞颂和感慨。诗人以“长卿工谢病”起笔,暗指司马相如因才华出众而以病自居,不愿受俗务牵累。接着,“一坐倒金樽”描绘了他宴会上的豪放与不拘小节,显示出其洒脱的性格。
“知音在新寡,琴心春以温”表达了对相如失去知音的惋惜,即使在妻子亡故后,他的琴声依然充满情感,如同春天般温暖。这里的“知音”不仅指个人友谊,也寓言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孰云佣保贱,牛酒献当门”是对司马相如生活境遇的写照,尽管才华横溢,但他并未因此而自视甚高,反而能接纳普通人的敬意,表现出谦逊的人格魅力。
最后两句,“时无杨狗监,终负卓王孙”,借用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暗示如果当时没有像杨得意这样的贤臣推荐,司马相如的才华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施展,表达了诗人对相如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司马相如的描绘,赞扬了他的才情、人品和对艺术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未能识才的遗憾。